仰望大师——陆志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tone2009 云水随缘,清明在心 何妨向红尘深处借青山

博文

钓鱼

已有 2799 次阅读 2011-9-17 20:46 |个人分类:师友往来|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生活, 回忆, 休闲, 钓鱼, 独墅湖

中秋那天,大约六点半,钱就开车到了小区来接我。前些天,与吴,三人约定去武进犇牛钱的老家,钓鱼。
小时候,每到初夏来临,塘北村的独墅湖沿岸,渐渐就有了钓鱼者的身影,从天亮开始,一直到傍晚,夕阳的余晖照得湖面泛着耀眼的反光,又突然暗了下来,浮子在视野里模糊不清,无法辨别是否鱼儿上钩,才会恋恋不舍地收杆,回家。渐渐地,岸边钓鱼的人多了起来,人们站在湖边,几个一组、十几个一组,从村东头蜿蜒排过来,一直到西边,对岸是黄天荡。幸福大桥就在这蜿蜒湖岸的中分,桥的两头,也站了数十人,背着太阳。人们以细长的竹子做鱼竿,三五米、七八米,右手持着粗的一头,离端大约四五十厘米,前臂抵着;专用的钓鱼线拴在细的一头,左手拇食指轻轻捏着挂了鱼食的鱼钩上方的线,在右手与右臂轻轻一甩的当儿,鱼钩倏地从左手指间飞了出去,落在最远处的水面上,水花散尽,浮子静静地在微波里轻轻漾动。鱼竿长短不一,每个鱼竿的前方一两米处,浮子休闲地散落着……这样的场景,会一直持续到秋天,随着秋深,岸边钓鱼的人渐渐少了,当再也见不到钓鱼的人影时,冬天就要来了。
这样钓鱼的影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我的姐姐们也常常会在钓鱼的人群里。运气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调到好几条、十几条鲤鱼、鳊鱼,次日早晨,父亲或大姐,走十来里路,拿到横街的市场卖了,换几块钱作为补贴家用。在那些日子里,这笔收入是家里重要的收入,可以维持了一家大半年的开销,包括我上学的费用。
二十几年过去了,钓鱼,关于钓鱼的记忆,仍然像昨天的事情。我曾经看过一则关于富人和渔夫钓鱼的故事,同样是钓鱼,一个钓的是休闲,一个钓的是生存。此次,我随同学们来到常州钓鱼,钓的是什么?
我们到镇上,时间大约八点,找了一家路边的小店,吃了早餐,豆腐脑和油条、小煎饼,然后驱车去目的地。农田、抽穗的水稻、农舍、亲切的村民、悠闲觅食的家禽,不远处就是一片鱼塘,30多亩水面,高出旁边的自然河道半米多。鱼塘的西北角的岸边,建了一个七八平米的小房子,上下两层,上面高于堤岸,住人,下层摆放着喂鱼的食料。我们就在房子边不远处的岸上,择地放杆,钓起鱼来。鱼竿可以伸缩,缩起来只有半米多长,伸长了有三四米多,而且轻巧,可以不用前臂抵着,手握杆端持着即可……
鱼塘里的鱼很好钓,时间也过得很快。到中午,我们才收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6242-487464.html

上一篇:医患矛盾之痛,媒体该如何做?
下一篇:长者的鼓励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