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我知道,你喜欢这样的博客

已有 4728 次阅读 2011-10-14 11:03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博客

金拓朋友在我昨天博客“占领华尔街者抗议的是什么?”上留言,补充我的观点,我去拜读了他的文章“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毒瘤”,讲得非常好,可见他的研究做得很深,功底也了得。

不过我回复他时给他提了点意见:看了你的博文,的确很精辟。可是不是很好的博客文章,更象是政论文。博客有点娱乐的性质,所以从命题,内容,到格式都不能太“正式”。没被选精,也不能全怪编辑。我有时也觉得自己很得意的文章没有被选精很遗憾。不过回头看看,经常都能找到一些自己的问题:不是太专业,太长,就是标题没有花精力想好。替读者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点我们的文章看(除了一些非常出名的人士以外)都是从标题入手的。然后,内容也要轻松些, 实在些,有实际例子。

什么样的博文更受欢迎?是这里想谈的问题。

看了不少博主的文章,写得都比我强,可是没有得到更多被“精选”得机会,实在很可惜。

我觉得大家喜欢的博文,无非是两类:(1)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有独到的见解或内幕;(2)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深入浅出地讲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来。或者说,要把普遍问题特殊化;或者把特殊问题普遍化。这两对矛盾解决得不好,博文就会太空洞,或者太深奥。

写博客,首先要清楚为谁写,为什么写?我在“我的博客,我的茶屋”这篇博文中说:博客,是记录作者对某个领域热情而且持久的关注和思考。对我来说,这个领域就是生物技术创新创业。我关心创新和创业的有关的很多方面,比如创新和创业的机会,方法,目标, 工具,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等等方面的问题。

我的博客首先是为我自己写的。写博文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反省的过程,沉淀的过程。而把这些自己经常想的问题加以提炼,讲出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来,客观上就帮助了读者。所以,博文该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那些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写的文章,就很容易变成说教。

不说教,就要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所以我经常把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犯的错误讲给大家听。犯错不奇怪,不犯错的人也一定是不做事的人。

从生活的实例引申出去,是我博文开头的常用办法(比如这篇)。因为写的东西本来就是生活中来的思绪。把文章的高度提得太高,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空洞。从近往远地写,从身边的事情,体验讲起,也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也就更能得到大家的欣赏。

不说教,还要注意不轻易否认他人,批评他人。“If you do not have nice thing to say, say nothing.” 我更愿意鼓励大家。比如这篇讲“为什么不很出色得人到了美国也能成功?”的文章,结尾给大家鼓劲,希望大家都成功。所以,我只有被“打假”的份,绝不会去“打假”他人。因为我认为大家都有缺点,都有不完美的时候,尤其是我自己。我从不觉得我掌握着“试金石”那样的真理,能去辨别他人是在主观犯错伤人,还是自己也是错误的受害者。犯错误,是实践者的权利,值得保护。

一转眼,我已经写了六百多篇博文了。写博客,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我很享受得部分。我会一直写下去,只要我还能思考,就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我知道你会喜欢这样的博客,因为我喜欢。




博客感言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496676.html

上一篇:"占领华尔街"者抗议的是什么?
下一篇:苹果的新诱惑

30 许培扬 李学宽 肖重发 曹聪 陈小润 张玉秀 武夷山 王晓明 刘建兴 禹荣明 朱志敏 虞左俊 陈志刚 苗元华 王春艳 周小洁 罗帆 李毅伟 杨秀海 逄焕东 刘颖彪 高莉 徐耀 张俊鹏 刘钢 wgq3867 zzjtcm clz1989 Geisla willch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