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2011年第29期·读者之声·

已有 2748 次阅读 2011-10-31 15:09 |个人分类:栏目:读者来信|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 研究生, 成功, 文章, 爱迪生

科研如挖井
      闲来无事,随便翻阅组里以前发表的论文,顿生感触——科研如挖井,而出成果则如打出了一口好井。要得到汩汩甘泉,不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址,还要锲而不舍地在同一片土地上辛勤耕耘。
      很多时候,努力比方向更重要。选址时,要有类似地质学家的敏锐目光,确定这片土地上一定会有水源。选好址后,只有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找到水源。粗心大意的人多数时候会与甘泉失之交臂;没有耐力的人则往往半途而废。而科研的棘手之处就在于很难预测哪里是“the end of the story”。做研究生的时候,大部分研究方向都是老板定的。眼光卓越的老板一般会告诉你,这个课题做出来一定能发很高档次的文章;而一般的老板则可能说,咱先做吧,看看会出什么结果。就我个人而言,在科研过程中的大多困惑在于,不知道是该另辟蹊径;还是该学习爱迪生的执著,相信在失败999次之后的第1000次一定会成功发明电灯;而这样坚持下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到底值不值得?  
      对于研究组来说,集中多数人力物力打一口井似乎是一种很高产的方式。老板刚来时,组里大部分研究生都集中在纳米颗粒和嵌段共聚物的自主装上。结果很快就发了一篇Angew Chem,接着又是Langmuir、JPCC;后来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研究生又在短时间内发了Small和JACS,并且这个课题目前还在继续延伸。现在,组里对这个体系的理解已经比较透彻。相反,同时起步的其他课题虽然也有比较大的进展,但是相比这个课题来说略显零碎,不成体系,给人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不过老板的这种决策也不能说错,她当初选址时可能想到,唯有广挖井,才能保证实验室整体在一定时间内有所产出,而不是运气不好地在一棵树上吊死。只是这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一种折磨:刚进组老板就给你一个以前实验室里没人做过的课题,而你不知深浅地一脚踏进去,结果就只有看造化了——要么运气特好、能力特强,才有可能短时间内出成果;而大多数人则无所进展,郁闷至极。
      在挖实验室工作这口井的同时,自己如果能注意积累,另挖一口井以备不时之需就更好了。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两个和尚每天到山下同一口井里挑水,久而久之成了好朋友。一天,其中一个和尚发现另外一个没来挑水,想他可能是病了,但是接下来好长时间那个和尚都没再来挑水。他感到纳闷,就跑去问那个和尚。和尚指着院子里一口井说,这些年来我每天做完必须的功课后都会在这里挖一挖,几个星期前我终于挖出水来了,以后再也不用到山下挑水了。一个和尚都能够每天努力一点点,长期坚持挖出自己的井,再也不用依靠别人——更何况我们有研究生这样漫长而稳定的阶段去准备呢?不论朝哪个方向挖井,只要努力,几年下来,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收获。
——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研究生  钱朝霞
科研:不要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我们在学习和科研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难免会犯错误。同样,由于能力不足,我们在处理很多问题时就容易表现出缺点来。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错误和缺点呢?
      首先,错误或缺点并不是掩盖就能解决的。错误或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人为的掩盖只是掩耳盗铃。为了一个谎言,需要1000个谎言配合。但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错误也一样。为了掩盖一个错误,可能会犯更多的错误。人性的本能决定了我们在自我保护,但并不是所有的保护都是有效的。有些同学在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时不敢发表意见,就是怕犯错误。可正是这种心态导致其科研能力的进步始终很慢。在学习过程中犯了错误,掩盖会让错误更持久地存在。
      其次,掩盖问题是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的表现。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总以为可以不了了之,其实很多问题是原则问题。比如,小偷就是从拿别人的小东西开始而逐渐发展成小偷的;人的懒惰也是从细微处开始养成的。我们能力的缺陷就是从很多不起眼的小错误小缺点开始慢慢形成的。很多问题看似小而实际上是原则问题,那就并不是小问题。古言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说,很多小错误再小都不要放之不管。
      第三,承认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我们常说“知耻而后勇”。不承认并不等于理性上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承认了才是真心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痛下决心去改正。这时考验我们的另一种能力,就是自我批判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我们解决自身问题时动力才更足。有时,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缺点反而是一种解脱。我们可以掩饰给别人看,但是有一个人是逃不过去的,那就是自己。明知道自己有错,内心总是会犯嘀咕的,这不是一个好心情。儒家所谓慎独,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掩盖问题很容易成为一种习惯。在很多小问题上掩饰自己,慢慢就以为可以掩饰更多的毛病,进而容易形成对掩盖的依赖性。当这种依赖成为习惯时,就是人的能力彻底停止时。在未来重大的问题上,也可能出现掩盖的行为,导致不可饶恕的错误,悔之晚矣。
      第五,掩盖问题可能会失去重大机会。我们做科研中犯的错误并不一定是坏事。科学史上许多例子说明,很多无心的错误只要认真面对,正是重大发现的契机。很多同学跟着老师做课题,不敢向老师汇报错误的数据,生怕老师批评。假如老师也对细节不了解,这样的课题研究就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最后,改正错误的能力正是一个人最大的能力。我们常说一个人有大智大勇,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说,改正错误难能可贵。如果遇到每一个错误或缺点都能及时改正,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高手。也许,能力的不足正是我们正视自己的错误或者缺点的能力不足。
      总之,我们总会犯错误,也总有缺点。不承认不代表不存在,还不如放下包袱,承认错误,承认缺点,勇敢面对,把缺点和错误消灭在萌芽中。这对于科研和学习十分重要;对于所谓很聪明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彭思龙
(责任编辑   秦政,张杰青)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03050.html

上一篇:钱学森人生与事业的一个拐点
下一篇: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5)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