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基金评选中该不该“照顾”年龄较大的学者?

已有 2691 次阅读 2011-11-20 11:40 |个人分类:魔鬼辞典|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基金, 传说


最近,传说中的黄老邪写了一篇博文《小小牛逼,大大狂怒》,在科学网引起了广泛讨论。

我在黄老邪的博文后写了评论:

[31]metanb  2011-11-14 15:50
当你年轻时,人们嫌你不够老;等到你老了,人们又嫌你不够年轻!

-----------------------
青年基金应该以学术年龄替代生理年龄!

刚才,我又看到吴宝俊博主的雄文《杰青是一种“奖励”,而不是一种“福利”》,似乎受到更多的追捧。

我在吴博主的博文后写了评论:

[109]metanb  2011-11-20 10:29
在发展中国家,早出生的人比晚出生的人要吃亏,因为早出生的人生活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在这里我再啰嗦几句。我认为黄老邪所举事例中的做法有合理性。西方人的思维,最大的毛病就是“静止而片面地”看问题,而不懂得历史地、具体地看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而上学”。我想指出,类似评选中的“公平”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该“抽象地”看问题。特别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中,后出生5年的人要比早出生5年的人占有很大的“生产力优势”。

举个简单的例子。2000年以前,中国的互联网远不如现在普及,查找文献通常要到图书馆去,更谈不上使用电子文献,搞研究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几篇烂文献也当成宝贝藏着掖着;而到了2005年,互联网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很多大学都购买了电子文献库,政策上也更加重视科研,这在2000年之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那些在2005年以后读研究生的人会对这样的条件想当然,觉得本来就是这样。可是对于2000年前后读研的人来说,那感觉叫个爽啊。再拿我所经历的来说,我是2001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数学系,次年转为直博第一名硕士毕业就嫁人啦~)。刚到那里时,导师的实验室就五台左右计算机,还是其他系淘汰的286和386;导师的办公室里倒是有台486,能上网,但平时都象宝贝一样锁在柜子里,一般学生不让用。这些不是80后的后生们和60、70后的海归们能想象的事情。

最后,我想再次呼吁:各类基金评选中的年龄限制应该以学术年龄为准,即从博士毕业开始7年之内都算“学术青年”,博士毕业14年之内都可以评选“杰青”。这样才算公平!


最后修订:2011-11-27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5774-509892.html

上一篇:惯性
下一篇:预言

6 王涛 王晓明 曹聪 张玉秀 季翼鹏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