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ia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giap

博文

hg摄影作品61-【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0补充-柱状节里

已有 3485 次阅读 2011-12-26 22:40 |个人分类:摄影作品|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2011, 摄影作品, 云南腾冲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10补充-柱状节里
介绍摘自网上
柱状节理(columnar jointing)

  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柱体垂直于火山岩的基底面。如熔岩均匀冷却,应形成六方柱状,上细下粗,二者由顶柱盘面隔开。这种构造多发育在产状平缓的玄武岩内,也见于安山岩、流纹岩、熔结凝灰岩中。另外,在超浅成岩、次火山岩脉、火山通道内及熔岩湖中也见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柱状节理是熔岩冷却收缩形成的,长柱方向垂直于熔岩冷却时的等温面。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单纯冷缩难以形成数米至十余米长的节理。康瑟(L.H.Kantha,1981)提出,高度规则的柱状节理是熔岩在冷却过程中的双扩散对流作用引起的[1]
  在云南腾冲县的龙川江畔,矗立着一大片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未露于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当地人则形象地叫它“ 神柱”。
  柱状节理是怎么形成的呢?火山岩浆喷发时的温度为1200℃,当岩浆冷却至800-900℃时岩浆结晶形成柱状节理。由于岩浆含有六方柱体的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质,所以冷却后形成六方柱体。
  地质专家经过调查认为,腾冲的“神柱”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片规模最大、保存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状节理。











游记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6036-522397.html

上一篇:hg摄影作品60-【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0-银杏村02
下一篇:hg摄影作品62-【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1-国殇墓园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