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走向职场要把握好得和失的关系

已有 3974 次阅读 2012-2-17 11:11 |个人分类:栏目:走向职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博士后, 工作, 出国, 副教授, 大学毕业

文/马 臻
1   没有全得
      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艰难的选择。大学毕业,该直接找工作还是报考研究生或者出国?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去小城市或者去农村?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去外资企业、国营单位,还是民营企业?读研究生是跟有名望的老教授还是跟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博士毕业后应该留在导师的课题组当讲师、助理研究员,还是出国做博士后?出国深造,是去差一点的学校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还是去好学校研究自己不怎么感兴趣的课题?出国深造后,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工作?回国任教,是去普通大学当教授、副教授还是到“985工程”高校当副教授、讲师?自己独立建立课题组还是加入别人的课题组从事科研?这些问题常常使人陷入“纠结”和“天人交战”之中。
      我相信没有一个选择是100%有利的。用一些书上的话说,“没有全得”。例如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上海工作。上海的医疗、教育、交通设施较好,就业机会多,但竞争激烈,房价很高。那么,有朝一日买到房子,总该轻松些吧?未必如此。我的父母搬到了新公寓,但是每次我去那里,都看到他们在反复地擦地板,说伺候不动这大房子了。再比如生了小孩,家里人都很高兴,但增加了经济负担,需要花很多时间抚养孩子,影响了工作进展。出国留学也“没有全得”:夫妻往往两地分居或者一方在家待业带小孩,并且在美国找教职困难,而找国内教职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即使当上美国大学助理教授,为了拿终身教席,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
      可是很多人不明白“没有全得”的道理。他们盲目地羡慕别人的职位和待遇,既没有看到别人“成功”前的付出,也没有看到别人“成功”后的辛苦和烦恼。我有个亲戚十多年前开了好几个公司,挣了很多钱。但他工作非常繁忙,常有家不回、有孩子不抱。后来,他家庭破裂了,做生意失败了,房子被银行收走了,不得不离开了上海。以前吃喝、劳累导致的病也发作了。这说明得和失是纠缠在一起的,并且人生有起有伏,不能只看到一时的风光。
2   只有舍得
      张永生编著的《珍惜·舍弃》写道:“世间,人们往往面临多种选择,取舍往往乱人心扉,令人难以抉择。从古至今,有无数著名人物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体悟。”什么意思呢?“没有全得,只有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作者举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舍弃了尊严,忍辱苟活,最终夺回了江山;陶渊明放弃了功名利禄,回到山间,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悠闲。
      张永生对“舍得”二字的提示,使我想起在走向职场途中遇到的情况。2008年,有一所“985工程”高校的系主任请我加盟,当教授、学科带头人。我向以前的硕士生导师提及此事,她说:“如果你想回复旦工作,可以和我联系。”于是开始了联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同意给我研究员职位。上报学校后,得到的反馈为“请申请副研究员”。接到通知,我顿时如被一盆水从头淋到脚,该何去何从?还有个例子:2009年我联系到复旦大学教职后,妻子怀孕了。是据此向用人单位申请延期入职,一边在美国生小孩一边找别的工作,还是按照原计划和妻子一起回国(把小孩生在国内),以便尽早投入工作?再举个例子:妻子随同我回国后,生下一女。虽然她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并做了2年多博士后,但是她当时掂量自己在上海的“985工程”高校找不到副教授职位,原因是缺少署名为第一作者的“爆发性论文”。她应该放弃学术梦想而找份企业工作,或者在家相夫教女,还是坚持走学术道路,申请重点大学讲师、普通大学副教授职位,或者舍弃夫妻、母女的朝夕相处,再次出国打拼?显然,怎么做都有得有失。往往要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就看你是否舍弃得起,或者更看重什么了。
3   舍弃和放下
      《珍惜·舍弃》写道:“为什么我们变得斤斤计较,自私自利呢?因为我们的得失心太重。为什么我们总是顾虑重重,变得犹豫不定呢?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舍不得’:舍不得让自己吃亏,舍不得放下名利,舍不得以退为进,舍不得我们的喜好。正因为我们舍不得,才难以突破心障,让我们自受其累。”
      陈明星编著的《7项心志的历练》提到一个故事。1945年,美国水兵摩尔所在的潜水艇被日军舰队发现。日军布雷艇一刻不停地投下深水炸弹,整整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潜艇舱室的温度达到40℃,大家都感到完了。最后,深水炸弹投完了,攻击停止了。“而摩尔的感觉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样,他过去的生活一一浮现在眼前,那些曾经让他烦扰过的无聊小事更是记得特别清楚:没钱买房子,没钱买车,没钱给妻子买好衣服,还有为了点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但是,这些琐碎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显得那么荒谬、渺小。摩尔对自己发誓,如果他还有机会活着的话,他永远不会为这些小事忧愁了!”看来,到了生命的尽头,那些原本看似重要的身外之物已不再重要,人也更容易“放下”了。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舍不得”、“放不下”呢?有的人没有工作offer时很痛苦,有一个offer时很振奋,得了多个offer却陷入“纠结”、“天人交战”之中。有的人纠结于究竟是回家乡工作还是和爱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有的人纠结于入职时的职称和待遇,而不是“先生存、后发展”。还有的留学生一边说自己坚决不回国工作,一边又嫉妒别人回国当教授。其原因,就在于只想着“得”,而不愿意“舍”。电影《卧虎藏龙》中有句经典台词值得玩味:“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责任编辑   陈广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38340.html

上一篇: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2)
下一篇:关于“软创新”

1 nfuiri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