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一句话点评: “大字报在网络上死灰复燃”

已有 3537 次阅读 2012-3-10 07:3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网络, 死灰复燃, 大字报

一句话点评:  大字报在网络上死灰复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310发布

 

经历文革的人对于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所谓“四大自由”的破坏性记忆犹新。 32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有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修改为公民有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取消原第四十五条中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

 

然而时下无中生有的网络大字报不仅沉渣泛起,而且大有泛滥成灾之势,某些媒体出于商业的、集团的、政治的利益考量,在传播造谣中伤行为中起了恶劣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主管部门应下大力气净化网络环境,确实保障言论自由和基本人权,打击无中生有的造谣惑众、造谣中伤劣行,清查网络黑势力,横扫语言暴力,守护道德底线。

***************

贺龙之女落泪否认曾写大字报批父亲 吁彻查网络大字报

20120310 02:24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张然

本报讯 (记者张然)昨天,全国政协小组讨论,社会科学界的讨论现场,贺龙之女、今年77岁的贺捷生拿出三页纸的发言稿,发言时一度哽咽。她呼吁的问题是:净化网络环境,制止文革大字报在网络流传。

网上出现大字报

贺捷生说,提起文革大字报,令人深恶痛绝。这些大字报颠倒黑白,祸国殃民。

贺捷生说,在1980年召开的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取消了该条原有的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权利的内容,受到党内外一致拥护。她指出,这是我国进入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但是大家注意到了吗?那些大字报在网络上死灰复燃了!她指出,这些大字报找到了新的传播途径,而且当年受迫害、诬陷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国将帅,在网络上流传的大字报很多。只要从网络上搜索他们的名字,马上就会出现。其中包括刘少奇、邓小平朱德、彭德怀、她的父亲贺龙等。

会引起新的恐慌

贺捷生分析了这些大字报的网络传播渠道。有的是境外敌对分子有意为之,他们借助网络,试图用这些四处搜罗的材料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诋毁社会主义制度。有些网站为扩大影响吸引网民眼球,故意将大字报当文史资料保留下来,使这些本来应该被禁止的东西更加具有迷惑性。有人利用近年兴起的收藏热,把大字报当成历史文物,甚至在网络上明码标价,公开兜售,从中牟利。还有就是有些博客为了增加点击率,把大字报贴进个人网页,再加上自己的主观猜想,名曰奇文共欣赏。还有些80后、90后,从废纸堆里发现一些小报和传单后,觉得新鲜刺激,放进网络晾晒,把这当成是好玩的事……

贺捷生说,如果让这些大字报在今天继续流传,破坏性非常严重:首先这些大字报的网络流传,让那些早已恢复名誉,不在人世的老革命家、老前辈,再次蒙上一层阴影。与此同时,对他们的亲人也是极大的感情伤害。其次,大字报曾经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严重的对立和隔阂。大字报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难免引起新的恐慌。

贺捷生提出,应该加速网络立法;大字报应该明确界定为非法出版物,不属于文史资料的范畴,必须悉数屏蔽和删除;通过教育,使年轻人文明上网。

>>现场

一直背着黑锅

老了不想再沉默

在网络上搜索贺捷生一词,出来的词条上,在生平活动一栏有这样一条解释,说她曾跳出来斗争父亲,并指出她这样地对父亲无情无义,只怕在历史上罕见罕闻!

昨天,贺捷生在发言时,哽咽着给大家讲起自己的遭遇。在网络刚兴起的时候,突然贴出一张文革中冒充我名义,写我父亲的大字报。贺捷生说,当时她因受父亲牵连,根本没有写大字报的权利。面对某些利用网络对我的诬陷,我束手无策,一直背着写我父亲大字报的黑锅。贺捷生哽咽着说:我已经成了老人,再也不愿意沉默下去。我敢以人格担保,那张所谓的大字报,完全是在伪造!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2lianghui/tianyian/detail_2012_03/10/13095669_0.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546060.html

上一篇:一百五十年来我国出版的美国史著译作纵览(照片版)
下一篇:一份有收藏价值的红楼梦挂历

2 蒋继平 李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