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住过的房子

已有 2881 次阅读 2012-3-22 23:1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房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小时候,在老家住的什么房子,已经记不清了。只是在1987年回去的时候,看到了老房子的样子,屋里很高,得有三米,可是没有什么光线,特别黑。当时也没有认真观察,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没有玻璃窗户。屋子倒都是木结构,就是觉得住在这里不会很舒服。反正那时候小,根本记不得多少事。

到北京后,最先住在父亲单位的家属宿舍,当时在车道沟。那里都是盖的一排一排平房。虽然是平房,但却是套房。我记得,我们家有两间卧室,两间储藏室,一个厨房,一个堂屋,就这么多房子。厨房很大,至少在那时很矮小的我看来是很大,也许长大后再去看可能就没有多大。堂屋原来想象得也很大。等长大了再看也不会有多大。家里没有卫生间,要方便就得去外面的公共厕所。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因为压根就不知道方便的卫生间是什么样。当时做饭就靠烧煤。我们一直是烧蜂窝煤。后来才知道北京有不少人家烧煤球。我们家用蜂窝煤用了很多年。小时候我们反正不管做饭这些事,主要是祖母管做饭,我们只管吃。在车道沟,坐在后门往远处看,能看到西郊机场。当时看上去,西郊机场就在西山的跟前。飞机起降就在西山前起降。后来才明白,这只不过是视觉误差,其实机场离西山还有好几十公里呢。等长大才知道,机场是不可能挨着山建的,那纯粹是给飞机找不自在。不过可见当时空气是如何透亮,每天都能看见山。要搁现在,一个星期是看见三四天的西山,那就算好日子了。在车道沟,我们家后院有一片不大的园地。每年都种点玉米、茄子、青菜什么的。我不记得是不是还种过西红柿和辣椒。但丝瓜是肯定种过的。可是我不爱吃丝瓜,软了巴叽的,不好吃。

1957年,我们家从车道沟搬到巴沟。这回搬到楼房去住 。可是那里的楼房是分档次的。一至六单元,房子大且房间多,而且有暖气。而七单元之后房子就要比前面的小一些,房间也少一些,而且没有暖气。冬天一到,取暖还要靠烧煤。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送煤工人用一块托板,放上十几块蜂窝煤,从一楼搬到四楼,再把这些煤码放整齐。我那时已经上了小学二年级了。知道这个活儿很艰辛。

我们家在巴沟的房子是这样,格局很奇怪,一进门就是一个很长的过道。过道连接着两间卧室。一间有18平方米,另一间也有13平方米。有一个厨房,有一个卫生间。这是第一次使用带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只是这个卫生间里只有一个马桶,还有一个洗手池,别的就没什么了。反正没有浴盆,有也没法洗澡,因为没有统一供应的热水。

搬到巴沟后没多久,父亲就调走了。祖母去世后,单位就安排一对夫妻住到我家小卧室里,这就是所谓合住吧。我很不习惯。可是没有办法。又过了两年,我们就搬走了,从巴沟搬到海淀,是母亲单位里的公房。

海淀的房子也很高,但不大,只有一大一小两个房间。父亲两个星期从外地回北京一次,小弟弟又在全托幼儿园,所以平时就是母亲跟我与大弟弟都住在大房间里,我们家后面是一个高坡,高坡上有一个公共厕所。这可没有抽水马桶,而是需要不断掏粪的茅坑。有什么味道自不必说,一到雨天,高坡上的雨水哗哗地往我们家流。所以我们家的特点就是潮湿。母亲单位也来人修过一个小挡坝,但是作用有限。雨一下大了,这个拦挡的小坝就什么事也管不了。

在海淀的房子的前面,还有几间小房,其中一间住过母亲的同事一家。后来这位同事搬走了,这间房就空出来了。我们家就用这间房养了不少鸡。平时给鸡剁菜就成了我们的活儿。鸡开始下蛋了。这些自家的鸡下的蛋白也为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解决我们的营养问题帮了不少忙。

再过几年,全家就搬到外地去了,父亲单位给解决了一套平房,虽然不大,但是凑合能住。我在北京读书,就没有跟着过去。这套60年代建的房子,还不如50年代我们家在车道沟住的房子。所以我很不喜欢这套外地的房子。

等到自己成家时,单位给联系房管所,房管所出地皮,单位出人出资,给盖了两间平房,房管所要一间,另一间就算是单位照顾了我。这间平房共11.9平方米,冬冷夏热。但总算有了安身之处,老婆孩子都能在这里过日子了。女儿小的时候,在屋子里来回跑,还说我们家多宽敞呀。当时听了女儿的这句话,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后来在新的单位工作,房子是逐渐在改善。这就不细说了。说到买房,我一直不以为然。我是宁愿租房,也不愿买房。这等于给自己套了一个蜗牛壳,太累赘了。可是后来,不买不行,不买就改善不了居住环境。这等于是被逼着买了房,实在是很不情愿。我这个人喜欢到处游荡,不喜欢被约束。买了房子,就等于被约束,失去了自由。其实我也只是喜欢游荡,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游荡到哪儿去。反正我觉得买房子不是个事,太限制人的自由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550710.html

上一篇:小聪明与大智慧
下一篇:青椒们的纠结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