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学科学术体系的建设是最根本的科学研究任务

已有 4779 次阅读 2012-6-30 17:3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任务, 科学研究

 

       搞科学研究工作与搞应用性开发研究工作有根本的不同。

首先是目的的不同: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学科学术体系的建立;而应用性开发研究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具体问题。

其次是对象上的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针对一大类具体问题中抽象出的共性问题,是对概念系统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而应用研究则是针对一个渉及多学科的具体化的对象,是选择和组合有关的理论使之适合于解答手头的问题。

       三是研究方法的不同:科学研究的工具是理性的,是受到其概念系统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限定的研究,从而,不能随意性的引入新的概念或关系,而必须是以理性论证和实践证明并用的方式引入,从表面上看,其特点是非常“死板”的。而应用研究则不同,对具体问题,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概念系统或理论来研究,也可以是定性的、或是定量的,即便是在没有理论能够完全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研究者也可以借助于某些理论来构造一个“自身的理论”来解决问题。从表面上看,其特点是非常“灵活”的。

      

       就科学发展历程来看,在解决具体工程问题时产生的大量的带有研究者个人特色的“自身的理论”和在某类工程中形成的有特色的“经验关系”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最基本的素材。从而,应用性开发研究工作的成果就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最基本的具体对象。所谓学科建设就是把看来各不相同的“自身的理论”和“经验关系”分门别类纳入各个学科体系。

       学科学术体系的建设就是不断的扩张其概念系统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以包含最多的“自身的理论”和“经验关系”。

       在这样一个系统下,小的学科体系成为其上层学科学术体系的基本研究素材,从而,上层学科的学科学术体系建设研究工作是合并更多的小的学科学术体系以丰富其内涵和外延。

      

       在最高层,是定性化的哲学和符号化的抽象数学。

 

       因而,对哲学和抽象数学而言,下一层学科的学术体系建设就是应用研究。但这种应用研究工作的显著特点还是抽象化的。

       如此层次分明的特点是现代科学的特色。

       事实上,统一场论的研究工作就是介于哲学、抽象数学和物理学的具体分枝间的那个层次的。无论目前是成功还是失败,也无论是多久才能成功,只要物理学还存在,总是要面对这样一个层次的学科论题。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可能穿上不同的马甲出现。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面临的是紧迫的具体工程问题,因而,我国在学科学术体系建设上的投入是很小的。

       目前,在温饱问题初步解决后,我国在学科学术体系建设上的少有建树的问题就突出表现出来了。人们急不可奈的胡乱指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无济于事。天天喊战略科学家只不过是画饼充饥。

      

       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科学术体系建设的根本是学术思想体系的建立。如果一个学科只不过是有一两个的学术思想体系,那么它也就基本上停滞不前了。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给出的事实。

如果某一个层次的学科学术体系思想没有得到其上层的任何学科学术体系思想的支持,那是非常危险的。反过来,上层的学术体系思想如果得不到足够的下层学科学术体系思想的支持,也是非常危险的。

这样,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科学术体系思想的建设都受到其上、下层次的学科学术体系思想的制约。这种制约是非常必要的,它排斥了“理所当然”的各种非科学的思想成分,但是,又保持了足够的活力。

 

因而,学科学术体系建设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一般地说,需要几代人的接力。同时,相关学科的学术体系建设好坏也施加了特定的制约。

由于这个特点,学科学术体系建设是系统性的思想性的合作和共鸣,而不是人海战术所能达成的。

 

一般地说,由于学科学术体系建设是以思想性为主体的,因而不具有“显性”。另外,由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思想很多,期刊也不愿意多登出此类文章。这种学术思想体系的主要传承方式就是现代的研究生制度。

世界上,除了极少数的大学敢在本科教学中使用它所认为合适的学科学术体系思想外,大多数的大学只不过是传授学科学术体系本身的形式和内容,而思想性则是尽量避免的。这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多数的大学认为把思想性放到研究生教学中才是适度的。

 

在一个全球化格局中,某些团体拥有其自身的学科学术体系建设思想,从而,总能取得一定的进展。其论文数是时多时少。长期的没有论文发表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更多的团体是没有思想的,它们只不过是安现代工业化原则组织起来的而已。它们总是只能追随。但是,由于它们对任何体系都加以追踪,因而论文数是很多的,长期的没有论文发表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到这里,我们就完全的迷失了:搞学科学术体系建设的最直接的后果是论文的稀少;是否成功的不可预见性。无论是在那个大学,研究所,这恐怕是无法容忍的。

因而,判断一个团体或个人是在搞学科学术体系建设还是混饭吃就成为考量大学(研究所)领导人才华的试金石。没有这种能力而又高调的大学(研究所)领导人是常见的。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有一批科学研究人员把学科学术体系的建设做为其个人最根本的科学研究任务。而社会[大学(研究所)]能否容忍这批“无能”的人?是否能容忍这批“无能”的人带研究生?则是我们只能试目以待的事情。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时间之矢可以逆转只不过是现代物理学给出的神话故事而已。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9-587558.html

上一篇:百家争鸣:普及性与领先性
下一篇:学术理论的封闭性与非封闭性

2 许培扬 曾新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