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lon201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valon2013

博文

由李铭同学转载的博文谈“证伪主义”

已有 3551 次阅读 2012-7-16 17: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div

这是李铭同学博客对证伪主义学说的解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2979-587939.html

1. 波普尔证伪学说
波普尔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阐明了一个被现在科学界广为接受的道理。所有的物理规律(或者说科学定律)都是永远无法证实的,通俗的讲就是科学规律永远不可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给你证明的,尤其是证明给那些伪哲学家们。咋一听这个说法,你似乎很难理解,其实很好理解。比如说我现在发现了一个科学规律:天下乌鸦一般黑。那我怎么证明这个规律呢?我只能到全世界去抓乌鸦的样本,每抓到一只都发现是黑的,然后我就跟你说,你看,我从全世界抓了那么多的乌鸦,无一不是黑的,这下你总该相信我关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理论了吧?你说,不,你又没有把地球上的所有乌鸦都抓来给我看,你怎么就知道没有一只白色的乌鸦呢?就算你把地球上所有的乌鸦都抓来了,你怎么知道宋朝的乌鸦也都是黑的呢?你怎么知道以后会不会生出白色的乌鸦呢?总之你跟我说什么都不能让我相信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理论。波普尔说没错,确实我无法证明这个规律是正确的,但是我可以大胆的做出一种预言,哪一天你跟我说你又在非洲的某个丛林里面抓到了一只乌鸦,我不用去看,我就敢说那只乌鸦是黑的。你每抓到一只黑色的乌鸦,我只能说给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理论增加了一分可信度,直到我们有一天发现了一只白色的乌鸦,则这个理论就不攻自破了。而科学理论之所以能称之为科学,首先他要能做出一些预言,而这些预言恰恰是要能够被证伪的,也就是说这个科学理论做出的预言是有可能被试验所推翻的,只有满足了预言证伪这两个条件,我们才能冠以科学之名。反过来说,如果你提出的一个理论并且做出的预言是永远不可能被实验推翻的,那么这个就可以称之为伪科学了。比如说,你给出了一个理论:有一种屁放出来是香的。于是我们把全天下的人放的所有屁都收集过来闻一下,发现都是臭的,但是这也没法推翻你的理论,因为我们并不能证明唐朝的人放的屁也都是臭的。另外,你的这个伟大理论却不能做出一个准确的预言:在何年何月何地何人会放出一个香屁来。因此,当一个理论只能证实而不能证伪时,我们暂不能承认他是科学的,只能当作一种见解来对待。




李铭引文对证伪主义有一个错误的解读,我们可以管这个引文叫“李氏证伪主义”,引文认为: 如果你提出的一个理论并且做出的预言是永远不可能被实验推翻的,那么这个就可以称之为伪科学了 。证伪主义并没有要求理论可以或必须用实验来推翻才叫科学理论。比如“火星以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这也是一种科学的说法,但无法用实验来证明,也无法用实验证伪,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对其进行证实或证伪。

“李氏证伪主义”的错误就是把证伪主义的观察陈述,变成了“科学实验”我们的很多科学的原理是无法用实验来验证的,它们来源于观察和归纳。比如一分钟心脏跳多少下,某某细胞怎么运动,等等等等。


所谓的证伪主义的道理概括起来就是:科学活动所涉及的应该是以证明与某一理论相悖的观察陈述为真来证明这一理论为伪的努力。

证伪主义认为:
证实
和证伪的地位有重要的质的区别。理论能够根据适宜的证据而被一劳永逸地证明为伪,却绝不可能由于无论什么样的证据而被证明为真。 理论之被接受总是尝试性的。理论之被摈弃却可以是决定性的。这就是使得证伪主义者能够获得证伪主义者这一称号的因素 。

更精致的证伪主义者则认识到这种观点之不当,并且承认,推测性理论之确证就象众所公认的理论之证伪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


波普尔:

“客观科学的经验基础因而并不是绝对的。科学并不建立在坚固的岩床上。可以说大胆的科学理论结构是建立在沼泽之上的。它就象是建立在木桩上的建筑物。那些木桩由上而下地打在沼泽里,但是并没有达到任何天然的或‘确定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再把这些木桩打得更深一些,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坚实的沼泽底。我们停下手来,仅仅因为我们由于这些桩子已经牢固得足以承受,至少是暂时地足以承受那个结构而感到满意

 在证伪主义看来,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于经验上的可证伪性,但真正地证伪主义者否认这是区分“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划界标准。就像波普尔所说:科学不过是沼泽中的木桩 并没有任何科学理论能够够到坚实的沼泽地底。在这个问题上,证伪主义者与逻辑实证主义者有着尖锐的冲突,后者认为,只有逻辑命题和科学(经验可检验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波普尔坚持,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划界标准绝不是“意义”的划界标准。相反,他认为宗教、神话和形而上学等命题,虽然不是科学陈述,但它有自身丰富的意义和价值,有些可以成为科学猜想的源头 。波普尔甚至认为许多被他称作“伪科学”的理论,如弗洛伊德心理学,本身可能有深刻的洞察力,而且他们的学说有可能是正确的,只是不具有可证伪性,无法在经验上予以检测。
  在波普尔的词典里,“科学”不是“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同义词,更不是“正确”或“真理”的同义词。科学知识也不是人类唯一有意义的智性事业。他强调,科学理论都只是暂时的、尚未被证伪的假设,更是否定了将科学等同于真理的迷信。所以,与那种流行的误解恰恰相反,波普尔实际上是一位科学至上论和唯科学主义的最强烈的批判者。 这和中国国内的少数自相矛盾地吹捧证伪主义观点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不能证明为真(证伪主义的观点)的理论怎么可能是至高无上的?这从基本的逻辑上就是说不通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752208-592707.html

上一篇:传统文化真的阻碍了中国人的创新了吗?
下一篇:【微博故事】演员孙海英说的非常有道理

4 李延谦 张焱 ddsers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