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网络反映的浮躁,比京城暴雨洪水更令人担忧

已有 3882 次阅读 2012-7-23 16:44 |个人分类:防灾减灾|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伤亡, 内涝, 北京暴雨

日前北京暴雨成灾,令人痛心。科学网与其他大众传媒网络平台看不出别样,一如既往,口诛笔伐和围观者甚多。
    
这一次水灾,中央和北京气象部门的预警可以说提前到位(本博也是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报并结合卫星云图经验,在上周六午前从调查山区农村住宅建筑现状的陇南、天水地区东部撤离的),但最终京城还是遭受了严重的水患。可见,防灾减灾实效,不仅与预警准确性有关,还取决于工程和非工程技术以及应急处置对策的。
     
持久的暴雨下来的水,即使是不在城区的原野,下渗的量很是有限,要想不产生涝灾,也必须有汇流发达、干流通畅的江河网络,才能及时地宣泄到强降水区域之外。
    
上午本博绘制了一张城区降水、排水路径草图,点击量到现在尚区区不过百点,看似众多科学网的读者包括编辑部同仁,对相关的科技分析没有多大的兴趣。
     
从这一张草图,我们不难看出,偌大的城市,若不重视加强内、外部河网的蓄洪排涝建设和日常管理,却只指望提升地下管网及其提水泵送能力来保证城市的防洪排涝安全,在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暴雨面前,则可以说,那将是一种梦想。
    
另外,面对持久强暴雨带来的水患,个人具备起码的避难意识和技能,也是减轻人员伤亡的重要一环。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70-594992.html

上一篇:呵呵,玩牌不会耽误听哪类的报告?
下一篇:故宫为何暴雨不易成涝?有处可排是关键!

14 许培扬 蔣勁松 苏德辰 高莉 吕喆 戎可 赵美娣 曹聪 张玉秀 蔡庆华 陈沐 曹墨源 杨凯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