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古文观止》与我

已有 4399 次阅读 2012-9-1 10:43 |个人分类:我的记录|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古文观止

中国人一向喜欢好文章,认为道理是否在理关键在于你的文章是不是好。因此,就有了严复的《天演论》那种“言必东西汉、文必夏商周”的古文翻译,而且这种翻译的路数在当时那个年代竟然受到桐城派大佬吴汝纶的嘉许。不能不说中国人对文章的重视程度。

写好文章的一个最好的训练就是八股文,我们可以看一下现代考公务员的策论的文体,不过就是古时候八股文的一个缩影,姑且称其为“迷你八股”吧。文章写出来四平八稳,可是却言之无物,于是后来人们也得出八股害人的结论。在我看来,八股文的重要意义并非要你言之有物,而是在于你是否“会”体悟到官场上的“规矩”。

但也不能说中国人除了八股文就没有别的好文章了。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就是其中之一。看看这个书名:“古文观止”就是说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那么《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内容包括《左传》三十四篇、《国语》十一篇,《公羊传》三篇、《礼记》六篇,《战国策》十四篇,韩愈文十七篇;柳宗元文八篇,欧阳修十一篇,苏轼文十一篇,苏辙文三篇,王安石三篇……共二百二十二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观止》中的文章不是八股文,但却是好文章。想登上科举的正规,就必须读这些好文章。就现在的“奥数”和“SCI”评价一样。它们本身是好文章,但与科举挂起钩来,就难免有些变味了。当然,在科举时代,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就是那么聪明,一次就能考过,而有的人却终身未能及第。现在实际上也是如此。

帝制终于垮了,没有必要将这些古文与科举挂钩;那么这些古文的风采便显现出来,作为我国文章的杰出代表而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古文观止》有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我们现在政府是以工程师治国理念为指导,这些古文的精髓也在相对刻板的工程理念中显得不那么适宜了。但是,这些文章毕竟是“国粹”,那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摇头晃脑地读文言文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看微博、微信的人则越来越多了。这是时代的进步,可是时髦的不是亘古不变的,而亘古不变的却是要经受时间考验的。

文革期间,我没有书读,偶得二册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当时视为至宝。我的那点儿中文水平就是靠那二本书得来的,虽然达不到“观止”的地步,大致上也还说得过去,也就是说,我写的东西还凑合吧。后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流落武汉,在旧书店碰巧买到了一册《古人观止》,那不是中华书局的,而是民国时间出版的。触景生情,我对那本书也倍感珍惜。后来到武汉长虹中学教书,教语文的一位老师和我是好朋友。他也很喜欢我的这本书,但又不想夺人所爱。后来,我到大学工作了,临行时我把那册民国版的《古文观止》送给了他。大家朋友一场,毕竟我不是搞语文教学的。而对他还会有点儿用途。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608079.html

上一篇:科学网的一个新动向
下一篇:健身日记三十七

12 武夷山 蔣勁松 蒋迅 陆俊茜 刘艳红 王振亭 朱艳芳 高建国 郑融 吕秀江 zhanghuatian jlx196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