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白君礼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已有 3770 次阅读 2012-10-22 15:55 |个人分类:学海拾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图书馆学研究, 问题意识

图谋按:《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年5期“探索交流”栏目刊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白君礼先生《图书馆学研究中问题意识摭拾》一文。图谋认为该文既是图书馆学“元研究”(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研究),又是一篇时下较为难得的图书馆学批评文字,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切实有助于图书馆学研究正视“问题”。由于原文篇幅长达11页,为了更好的促进“探索交流”,特此予以摘编(再“摭拾”)。囿于个人学识,摘篇水平有限,建议尽可能阅读原文。
摘编自:白君礼.图书馆学研究中问题意识摭拾.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115-125
    问题是研究者在发现真理、探索规律过程中,因知识不足而欲获得更多的知识,缩小现实与主体所要求的目标之间差距的状态。其本质是客观的现实存在与主观的认知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冲突。问题域是问题提出的范围、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可能性空间。任何一个真问题须同时满足是三个条件:一、逻辑上能自洽,能成一家之言,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二、实践中能举证,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例证;三、通过研究能对社会或研究者自身产生价值。反之,是假问题。真问题必然是依照当前现实语境提出的问题,是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基础和中介。通常,在原有理论对事实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原有理论不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现实时,人们开始产生疑问。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疑问,迫使人们深入思考事务的本源问题,开始创新思维。把理论思维引向深入,须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否则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问题是理论创新的中介,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创新理论思维只能从问题开始,不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就不可能进入理论创新活动。观察可以发现新的事实,并促使人们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从而引起新的理论思维创新。只观察不能提出问题,也不可能进入理论创新活动。原有的理论知识属于旧理论思维,观察属于经验思维。理论创新包括:原有理论知识向理论思维的过度(旧理论思维向新理论创新活动),观察向新知识、新理论思维的过渡(经验思维向理论创新)。不论哪一种转变都离不开问题这个中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研究科学性、有效性和有用性的保证。一种理论对于科学知识增长所能作出的最持久的贡献,就是它所提出的新问题,要把每一个论断作为一个问题来理解,“研究”就是要提出和回答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提不出问题的人不是一个好学者,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是问题意识与历史意识、继承与创新间的对话。图书馆学研究应从面向理论转向面向问题。
    不管是应用图书馆学,还是理论图书馆学,都要把经验认识向理论思维转化或推进,把旧理论深化为新理论,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决现实和认识中的问题,任何真正的研究都是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把问题研究逐步转化为图书馆学自身的课题来研究,从而深化学科知识。仅学习前人的知识,而不发现问题,就不会真正进入研究。图书馆学是以时代性内容、本土形式、独特的学科风格探求图书馆问题的学科。
    有问题就需要认识,而认识又产生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不认识就很少有问题,甚至原来的问题会销声匿迹。在问题的驱动下使研究深化。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研究者对问题的探求紧密相连。问题越具体,就越容易深刻。英美学术水平高,最终不在于它的规范化和技术操作,论文、资料做得很好,注解做到家,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传统和理论中有一种相关性,吸收他人的思想传统,并能够从思想传统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入手的,胡适讲“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假设的就是前提性问题,而不是其他。
    中国图书馆学应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分析和解决时代最重大的现实课题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是图书馆学本身最重要的存在和实现形式。中国的图书馆学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面临意识形态和英美图书馆学的双重挤压,没有形成自己的问题和研究特色,研究边缘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较小。在现实问题上,要反对两种倾向:以面向现实之名忽视图书馆学层次上提出和分析问题,或者以学术研究为由拒绝图书馆学的现实关怀。
    有很多学者对中国语境认识不够,一出现问题就照搬谢拉、戈曼等西方学者的理论,用他们的理论来剪裁我们的实践。其实,他们的理论是从本国现实问题出发,构建的一种理论体系。向他人学习,应首先学他们这种针对实际问题所作出的理论解答的方法和学术精神,不是把他国的理论、观点照搬过来。
    不了解图书馆学面临的现实,就失去提出问题的可能性。了解现实,一是通过各种信息来了解;二是要深入基层图书馆调研;三是观察和深入思考图书馆自身的言行。提出问题的方法:在交叉学科中发现问题;培养研究者的职业敏感性;在文本中找问题;从制度中发现问题。
 
附原文摘要:
    图书馆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推动和深化研究的作用,是研究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生长点。目前,图书馆界整体上问题意识淡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假问题。对问题应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多角度全面深入研究,建立反思、批判、创新的思维方式。体系研究与问题意识研究并不对立,应以问题研究为主,以体系研究为辅,二者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问题意识具有复杂性,提出一个高质量的真问题十分困难。发现问题的方法有:加强知识学习和积累,明确图书馆现实,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625092.html

上一篇:美国图书馆名人路易·威尔逊略传
下一篇:张甲眼中的数字图书馆是什么模样?

1 刘桂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