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柏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bolin

博文

论情报的本质

已有 5068 次阅读 2012-10-23 15:10 |个人分类:情报探讨|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核心, 情报, 本质

11 从情报起源看情报本质

    情报的最初来源可以追溯到《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阐述了诸多情报获取的思想,特别是“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这一思想强调了掌握本方与他方双方情况的重要性。《辞海》中关于情报的释义为:军中集种种报告,并预见之机兆,定敌情如何,而报于上官者(1915年版);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情报(1939年版),再次提出了“他方情况的报告”这一情报本质。《辞海》中的定义强调了三点,即情报的核心是情况,情报的重点在于他方,情报的形式是报告(并不限于纸版报告)。

12 从情报实例看情报本质

    我国于20031015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方面已步入了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领域排在全球第三位。但是在成功发射神州五号飞船之前,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排在全球第几位?现在载人航天技术排在全球第4位到第10位的国家分别是哪些,哪个国家会是继我国之后第4个国家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在成功发射神州五号之后,大家知道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排在全球第三位,这是信息。在发射神州五号之前,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那就是情报。前者对于普通大众来讲是较容易获取的,而后者需要专业人员,特别是情报专业人员基于某些数据,运用专业方法与工具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之后方能得到的相关情况的报告,这就是情报。如果运用卧底、窃听等手段获取情报那就是谍报,而基于载人航天技术相关科研情况(如先进制造与新材料、空间光电技术等)、网络公开报道等信息进行计量、汇总、对比等分析,可以得到相关情况。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科学动态监测快报》就报道了其他国家相关情况,如果把各个国家关于载人航天所需要的这些关键技术的科研情况汇总到一起,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结合国情国力就可以分析出各个国家的载人航天技术的情况了,这就是现代情报的主体活动。通过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运用信息检索、信息计量分析、汇总比较分析等方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进行预测评价与支持决策,这就是科技情报。因此,情报的本质就是情况之报告。

2 情况之报告的流程

21 军事谍报与科技情报的过程共性

    很多不了解情报学专业的人都会把情报误解为军事安全方面情报、间谍之类,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使用同一个概念术语来表达,二是在方法与流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些不同的地方:情报间谍工作在黑色信息的层面,会运用一些不合常规甚至不合法的手段,如窃听、雷达监测、卧底等方式获取;然后进行解密、破译等分析;情报间谍通常直接服务于国家安全或军事方面。现代情报的主要来源是白色的公开信息,至少是非保密信息,获取的手段合法,而且一般来讲也符合道义;通过计量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现代情报主要服务于科技、经济等领域。尽管有着上述不同,但现代情报工作和传统的谍报工作从流程上来讲是很相似的,情报间谍有三个最重要的活动,即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获取所需的情报,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分析和破译情报,把得到的情报以某种形式告诉该告诉的人并确保不该知道的人不知道。现代情报同样有三个最重要的活动,即想方设法获取各类信息,利用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到有决策支持价值的情报,把情报传递给相关用户。因此,情报间谍与现代情报在流程上都表现为三个过程:即情报收集(input)、情报分析(process)、情报提供(output)。

    ......

 

    情报的本质是情况之报告,那么报告哪些情况呢?情况之报告从时间上包括过去的情况,现在的情况和未来的情况,即总结梳理过去的情况、评判监测现在的情况、预测与预见未来的情况。分析历史有利于把握发展规律;评判现状有利于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地位;预测未来有利于找出发展机遇与方向,提高竞争力。总结梳理过去,就是梳理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等。评判监测现状就是要监测研究对象的当前水平、最新动态、评判研究过程中的最新问题以及存在的差距等。预测预见未来,就是分析预测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预见发展过程中蕴含的机会与机遇,以及影响发展战略的因素等。

    情况之报告从空间上分为本方情况和他方情况。对于国家情报机构,就对应着国内情况与国外情况;对于省级情报机构,还有本省与他省的区分;对于企业情报机构还要重点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优势与差距,把威胁转化成机会,SWOT分析、定标比超等方法都是典型的对比分析方法,而对比分析的主要对象就是他方与本方;所以,关于他方与本方情况的获取分析与报告是情报的本质内容。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化柏林.论情报的本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7):1-5.
 
全文请见:


https://m.sciencenet.cn/blog-91591-625399.html

上一篇:面向服务的情报学——《情报学报》2012年第8期卷首语
下一篇:《情报学报》2012年第10期文摘题录

12 许培扬 蒋新正 武夷山 李本先 王芳 刘桂锋 刘文礼 周江南 魏瑞斌 许海云 黄宁燕 韦永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