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h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hchx 放眼世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低碳发展,开拓创新,合作共赢

博文

2012年核能署(NEA)核能年度数据报告概述

已有 3520 次阅读 2012-12-19 16:25 |个人分类:报告|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报告, 核电站, 福岛核事故, NEA, 核能数据

这个褐皮书版本包含由OECD的成员国提供的关于核能的官方信息,包括到2035年总预测和核电总发电能力及关于国家核能源计划提供更新的、简要的国家报告。2011年3月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该报告提供了这一事件对核电开发影响的洞察分析。

OECD区域总发电、核电发电在2010年和2011年之间分别下降了0.9%和6.4%。来自核电站的电力生产份额也从2010年的21.9%下降到2011年的20.7%。核能发电的下降是由于德国决定永久关闭八个反应堆和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关闭四个,以及英国永久关闭一个反应堆, 它已经达到了运行寿命结束,加上日本为了正常的维护和完成安全审查逐步关闭所有核反应堆。因此,虽然OECD地区总发电能力增加超过2%,但是核能的份额从2010年的12.3%下降到2011年的11.6%。捷克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的核电站发电量创造了记录,加上加拿大、芬兰、法国、墨西哥、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和英国增加的产量,减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之后核电关闭的总体影响。

2011年底,在OECD地区(不包括加拿大三个反应堆的整修)329反应堆被连接到电网。共有18个反应堆正在建设(6在OECD美国地区、4个在OECD欧洲和8个OECD中太平洋地区,尽管在日本的核反应堆建设至少暂时停止了)。此外,28个反应堆被认为是坚定地从事建设,包括在土耳其第一批4个要建的商业化电力生产。一旦所有的在建堆和拟建堆完成,增加到电网的核能发电能力共有55.9 GWe。另一方面, 在OECD地区10个反应堆预计将在2016年退役,总共减少装机容量6.1 GWe。

尽管铀市场价格自2007年中期以来普遍下跌,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铀价格大幅下降,但是铀矿勘探与重估致使2008-2010年间全球探明铀资源增长12.5%。起初,非官方数据表明:由于一些矿山和工厂经营业务的挑战,全球铀产量大约下降了2%,从2010年54670 tU 下降到2011年的53500 tU。过去的一年里,OECD地区铀产量下降约3%。只占2011年OECD国家中铀需求的31%。因此,进口和二级来源的铀,包括从库存、乏燃料后处理、拆除核武器及铀尾矿的再富集,就像过去的几年里已经发生的情况一样,可以满足OECD地区反应堆的总需求。

欧洲地区的转换和浓缩能力超过需求,而北美和太平洋地区需要进口。在过去的几年,燃料制造能力足以满足整个OECD地区的需求,尽管很少使用北美的设施数据。

在2011年初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促使各国政府进行所有核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直到最终完成这些评估和监管举措,在一些国家关于核能的未来定位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然而,其他国家迅速对事故作出反应。在德国,政府下令关闭8座老反应堆并将加快逐步淘汰核能的法律生效。比利时新的联合政府宣布打算到2015年关闭该国三个最老的反应堆。意大利恢复核电在全民公决中被拒绝,瑞士政府禁止替代反应堆的建设。在其他国家,核电开发活动向前发展。芬兰、法国、韩国,斯洛伐克共和国和美国反应堆的建设在继续。2011年美国4个新反应堆的建设开始起步。在芬兰,Fennovoima选择首选地点建造一个新的反应堆(Hanhikivi 1), 而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和土耳其等国准备向新建反应堆迈进。在法国,阿海珐的乔治·贝斯II离心浓缩工厂达到140万SWU的能力并预计到2016年将扩大到750万SWU的浓缩能力。在美国,浓缩铀财团(URENCO)美国的离心浓缩厂的能力翻了一倍,而阿海珐鹰岩石离心浓缩设施的建设在获得运营牌照之后被推迟了两年。

OECD国家辐照燃料的存储容量足以满足需求,预计将按照满足经营需要的要求而扩大规模,除非建立永久存储库。一些国家的政府报告了为处置乏燃料和其他形式的放射性废物而需要建立永久存储库的进展过程。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810-644308.html

上一篇:听院长报告,促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发展
下一篇:中国煤炭产业路在何方?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