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我国学术界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基础研究工作?

已有 3374 次阅读 2012-12-20 11:1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工作, 学术界, 基础

 

       我国在国际基础学科期刊上的论文所占的比重大概为:3% - 4% ,排序在第8位上下。美国大概为30%,排序第1位。

       这个数字比发表论文总数更能说明问题。

 

       如果这个数字能上升到10%,则可进入排序第2

 

       就内容而言,这3% - 4% 大多集中在新的、不成熟的学科研究工作,属于自由探讨性的。

 

       而在更为重要的经典性的、相对成熟的学科研究工作中,所占比重不足1%。也就是说,在具备开展应用性研究工作方向上的论文很少。这与创新性不足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新的、不成熟的学科研究论文,国外一个常用的形容词是:self-boasting.

 

       对经典性的、相对成熟的学科研究工作的不足应当是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成功概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以继承、开拓、创新为范式的研究工作在全球所占比重不足1%说明很多研究工作是没有开展应用性研究价值的。从而,多数研究工作是撇开继承性的,这类研究工作的应用前景是很暗淡的。这也与对传统基础学科的消化不足有关。也就是说,很多研究工作是在没有消化传统基础学科的条件下急不可耐的展开的。

 

       以不足1%的基本研究工作去支撑全球年发表论文排名第二的高位!!这是令人深思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9-644560.html

上一篇:理性力学关于连续介质大变形的概念
下一篇:我国的科学研究队伍主体是如何构成的?

7 曹聪 王瞧 吴昊 汪晓军 王楠 朱桂海 dailiangr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