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领导”出国公干忙什么? 精选

已有 9688 次阅读 2013-1-28 08:5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出国

“领导”出国公干忙什么?

喻海良,2013-01-27

前些天,接待了国内的几个老师和博士生,帮助我们调试一台设备。澳大利亚人工费太贵,自己做设备费用太高。我见到好几个老师买的设备,都是在中国加工制造的。在接待他们过程中,交流了很多澳洲大学的特点。也聊到这些年,国内大学出国的机会多了。当然,出国机会多了,见到的故事就更多了。

下面先说一个我见过比较“极端”的某领导到访真实情况。某高校某领导带着两个年轻教师专程来澳洲某校进行现场调试和考察。到达澳洲后,该领导与学校的老师交流了不到两个小时便回宾馆休息了。的确,从中国坐飞机到悉尼需要10好几个小时,第一天回去休息能够理解。只有休息好了,才有可能更好地工作。然而,可笑也就在后来,他离开学校后,就再也没有踏进学校一步,留下其他俩个老师在这里工作,他彻底消失了。原以为,中间可能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能够理解,可是,这一去不返还真有点想不通呀。两个礼拜的现场调试,真实工作时间不到2个小时,关键还打着“因公出差”的旗号。至于他这些天都忙什么去了?就不直接说了,大家心里有数。反正澳洲即使便宜一点的宾馆、伙食没有1000人民币/每天是不可能下来的,加上机票,3-5万还是很容易花掉的。

来澳洲大学因公出差,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访问学者。通常这个费用澳洲大学可以负责的。当然,现在国家留学基金委也资助不少老师出国访问。在卧龙岗大学很小的圈子里,我已经碰到过来做访问学者的老师、研究员十多个了。

2)国际会议。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会议现在很多,去年我们组就负责了AMPT国际会议。也因此,通过国际会议来澳大利亚进行交流的老师学者越来越多。

3)国际合作。如上面的例子,其实也属于国际合作。现在澳元比较坚挺,也促进了澳大利亚的进口。而且,国内的制造业水平都很大地提升了,因而,这样的合作应该越来越多。我也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现在澳大利亚的高校与生活之中。

这里先不谈访问学者和国际会议,看看国际合作过程中领导出国的常有组团模式:

1)领导一个人。对于这样的情况,领导过来应该是真正商谈合作的。的确,一个人过来了,什么都要他亲力亲为的。国外没有“领导”一说。

2)领导+爱人(子女)。对于这种情况,领导前几天主要公干,后面一些天主要是赔家属。

3)领导+年轻教师。对于这种情况,领导应该过了进行指导,而年轻教师主要负责干活。至于领导作用,相互介绍最主要。

4)领导+爱人(子女)+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属于干活的,领导属于陪家人度假的。当然,也有一些领导先干活,后才陪家人度假的。

再说说出国访问的经费问题。

1)国内单位报销。这种最常见,很少有自己出钱的。

2)自己出钱。这种少有,但也不排除少数。的确,国内过来的学生、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不排除这些人找关系户开邀请信,回去依然可以公费报销。

3)邀请单位负责。这次我们接待的老师,就属于这种类型。当然,过来的没有领导,都是做工作的。这样的应该属于少数。我领导一开始就希望对方自己出钱,最后发现合同里已经写明我方负责。的确,澳洲的经费申请难,使用方面也不灵活。

下面,介绍一下澳洲经费的使用情况。这次他们过来,对我们的科研经费使用,感到很是好奇,特别是某老师“私人”请他们吃饭,他们认为这可以当做“接待费”,合理报销的。

1)澳洲科研经费的大头是人员费用。申请一个项目,里面80%的钱给研究人员和博士生开工资了。相反,国内这部分钱少的可怜。

2)设备、试验费。这部分费用占15-20%。基本上在申请的时候,就已经表明要买什么设备,做哪些实验了。

3)差旅费。有些课题,根本就不提供这样的费用。有些课题还是资助老师出国参加一些国际会议的。也因此,我们在邀请某些人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对方已经是教授,也向我们提出一些减少注册费等要求。原因是他们今年没有这方面的经费计划。

4)接待费?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个费用怎么支出。不过,我们自己出差的时候,差旅费里面包含这一部分。

还没有说领导出国忙什么吧?

我想一部分领导真是过来忙科研、忙合作。但,我也见到的一部分领导都是过来忙旅游、忙度假、忙给家人买礼物。相反,过来的年轻人或者一线工作的教授,他们大部分是干活、交流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889-657171.html

上一篇:专利?工程?高IF论文?谁能撑起科技强国
下一篇:又是三年没回家过年

21 魏武 崔全顺 孙学军 陈楷翰 梁建华 曹聪 路新华 何宏 冯大诚 潘寄青 强涛 赵美娣 韦玉程 牛丕业 李宇斌 易文凯 林中祥 张玉秀 luxiaobing12 ycjyf hainan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