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读王蒙的讲说《红楼梦》

已有 6055 次阅读 2013-2-20 20: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红楼梦, 王蒙

读王蒙的讲说《红楼梦》,还是很喜欢他的书。他是爱读《红楼梦》的人,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爱读。他在书中说,冰心就不喜欢读《红楼梦》。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文学大家都喜欢读《红楼梦》。我虽然也很少读,但是我并不否认《红楼梦》的崇高地位,毕竟这是一本好书,是有品位的书,有内涵的书,内容极为丰富的书,甚至可以被称为百科全书的书。
王蒙讲说《红楼梦》,有些关注点是过去很多人,包括研究《红楼梦》的人都未曾注意过的。这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比如,贾宝玉为什么一生下来嘴里就衔着玉?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研究者也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整部小说的关键核心。贾宝玉有玉,而林黛玉没有玉,宝玉就急眼了,就砸玉、摔玉,又哭又闹,没完没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宝玉与黛玉一见面,就觉得见过似的,面熟,其实就是一见钟情。王蒙说,这说明爱情的产生是没有理由的,或者说,是非理性的。像评剧《刘巧儿》唱的;“我爱他,身强力壮能劳动,我爱他,下地生产真是有本领,我爱他,能写能算他的文化好……”,这其实并不是爱情的原因,如果说是什么事的原因的话,这只能是婚姻的原因。爱情不是不需要理由,只是这理由无法用语言表达。能用语言表达出的理由一定不是爱的理由,只能是婚姻的理由。这可能真是一件没办法的事。一见钟情,人人都说不能作为婚姻的基础,这话有道理,但你不能拦着说,一见钟情就不应该存在。这是人类的一种情感现象,硬件拦是拦不住的。也许爱情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吧。
王蒙还提到一种现象,我也很认同。宝玉可以跟袭人上床,但是对于黛玉,他连这方面的念头一点都没有。但是他爱的是黛玉,而不是袭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王蒙没有说,但我知道这种现象肯定存在。对于某些男性来说,见到某一类异性,刺激他上床的念头会很强烈,但是当他看到他真正为之所爱的女性时,最强烈的愿望并不是上床,而是要了解她,接近他,和她说许多许多的话。而且他还生怕自己有什么不妥的行为会伤害她,所以总是谨慎小心,甚至到了谨小慎微的程度。更极端的,就是这位男性甚至愿意为他所爱恋的女性付出生命。这应该是最高境界的爱了吧。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性的要求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王蒙还说,黛玉刚进荣府时,并不表现出爱使小性,爱掉眼泪,她也能宽容大度,也能入乡随俗。她后来之所以变成那么一个样子,是因为她得到了宝玉的爱情。对王蒙的这个观点,我还不太理解。也许王蒙说的有些道理。如果黛玉只对宝玉耍小性,这用爱情还可以说得过去,可是她除了对宝玉之外,对别人也同样如此,而且让别人很难接受。这我就不是太明白了。黛玉又不傻,她干吗非要得罪那么多人?而且大多是与她不太相干的人?可能我在这方面没有什么阅历,实在搞不懂吧。
百多年来,特别是《红楼梦》大量印刷以来,为黛玉痴迷的男性,可能要比为宝玉痴迷的女性要多得多。也许女性更现实些,看到宝玉这么不着调,女性那一点小心思也会很快烟消云散。而在某些男性看来,黛玉不是一般的女性,黛玉是仙女。中国的男性对仙女的痴迷和向往是很难控制(hold)得住的。男性也知道这其实并不现实,但是他们的脑子里总是会这样想。这与西方的仙女概念不同,西方的仙女似乎都是帮助人的中老年妇女,她们至多是凡间男女之间的媒介,她们自己很少成为主角。如《灰姑娘》中的仙女就是如此。
另外,有不少人把中国的爱情故事总爱和外国的相比较,如把中国的《梁祝》相比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王蒙也在把宝黛之情与罗朱之情相比较。其实,这两者真的是相距甚远。罗与朱,没见几回面就上床了。这与梁祝和宝黛真的不相干。中国的凄美爱情一般都是很纯洁的,都是发生性关系之前的状态,或者说从未发生过性关系。这与罗朱是很不一样的。罗朱的悲剧在于双方家族是世仇,这导致二人不能按自己的愿望生活在一起。而梁祝、宝黛与罗朱的情况都不一样。梁祝和宝黛根本就没有条件,也没有心情想到上床的问题,而罗朱却早已付诸实施了。如果硬要把中国的爱情传说与罗朱相比,那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倒是与罗朱相似。
这有没有上床,与男女双方的关系是有很大影响和不同的。特别是前面提到,最高的爱情是暂时没有性的位置的。一旦有了性,情况就有了变化。西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一切性之前的神秘、美好、理想化,在性之后几乎都荡然无存了。婚后也有感情,那是夫妻间的恩义,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与性之前的爱情相恋已经有了变化。再后来,夫妻之间就有了亲情,再摸你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这是亲情,不再是那种要死要活的爱情了。在初恋时,摸到相恋异性的手,会有触电的感觉,甚至会有震颤的感受,那是很不一样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663587.html

上一篇:人类的两大生产
下一篇:当年的国防科技院校

4 刘全慧 张洁 朱晓刚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