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蔡义江先生在浙江大学谈《红楼梦》

已有 3889 次阅读 2013-3-31 09:54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浙江大学, 《红楼梦》, 蔡义江先生

蔡义江先生在浙江大学谈《红楼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331发布

 

已经79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近日由杭州返回北京,在杭州期间他还专门在浙江大学同学作了一次以“红楼梦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梦”为主题的红学讲座。昨晚,他在一些红学友人聚会时饶有兴趣地介绍了这次讲座活动的情况。

下面是杭州钱江晚报2013322刊登的相关报道。并附PDF版图片三张。

 

***********

蔡义江:“梦”的解析

2013-03-2206:59:00 来源钱江晚报(杭州)快速发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而每个红学研究者心中,都有一部“自成一体”的《红楼梦》。

凭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蔡义江确立了在红学领域的地位。这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迄今为止,已经销售超100万册。

蔡义江如今定居北京,最近,应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的邀请,他专程来杭,给浙大学生开了个以“红楼梦是曹雪芹苦难童年的梦”为主题的红学讲座。讲座首先阐述了时代环境对红楼梦解读的影响以及红学的现状:僵化思维和自由化、商品化、娱乐化。接下来重点论述红楼梦不是作者幸福童年的回忆,而是苦难童年的梦。最后结合莫言对当代文学的贡献论述红楼梦对当时文学领域的突破性意义。

“我在杭州大学读书时学《红楼梦》,后来留校教《红楼梦》,现在又回来讲《红楼梦》。”79岁的蔡义江说,红学是他毕生热爱的事业,“能让我心情愉悦。”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拍摄期间,曾聘请蔡义江为特约顾问,给那些十多岁的演员们上课。

“我去了一次,只去了一次,再也不去了。”如今说起来,他仍然有些气鼓鼓,“这些孩子什么都不明白,讲好听的故事,他们还能听听,讲深一些的理论,就听不进去了。”

在这多元的时代,一方面学者们致力于构建具有学科性质的红学,另一方面,有些人则倾向于把阅读、诠释《红楼梦》,当成一种大众文化消费。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人生道路、审美趣味等,从一个或几个角度来提出自己对《红楼梦》的看法。”蔡义江承认,《红楼梦》的思想绝不是单一的,会“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比如,之前诸如‘反对封建礼教’这样的评价,也是后人把小说政治化了。”蔡义江说,“曹雪芹根本没有有意识地去塑造反封建的人物,小说在当时是供大家适趣、解闷用的闲书。”

蔡义江觉得,最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红楼梦》是中国十八世纪社会生活的广阔历史画卷。

“读者可以由此了解到彼时的各个阶层的服饰、饮食、礼仪等日常生活,了解到绘画、演戏、吟咏诗歌等艺术活动,了解到园林建筑、庄稼种植、工艺制作的过程。”

他认为,到今天,这本“历史画卷”还能为我们提供广阔的思索空间。

本报首席记者王湛实习生冯紫青

人物名片

蔡义江 红学家。1934年生,浙江宁波人,1954年毕业于前浙江师范学院(原杭州大学前身),师承词学名家夏承焘。

他是《红楼梦学刊》及中国红楼梦学会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红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http://news.163.com/13/0322/06/8QI77GPE00014AED.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675466.html

上一篇:早春二月 春寒花少
下一篇:底特律废墟的启示(二)

5 卫军英 biofans anran123 spring2013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