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gg

博文

解开记忆的九连环

已有 2839 次阅读 2013-4-9 18:28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记忆, 九连环

解开记忆的九连环

——《记忆法宝:快速高效的奇象记忆法》读后感

市面上有关记忆的书真是多如牛毛!其实说来说去,卖概念也罢,弄玄乎也好,说到底,最好的记忆方法其实第一敢联想,第二会联想。所谓敢联想就是让陌生信息给你留下鲜活深刻的第一印象,所谓会联想是指天马行空的联想之后,你得乱中有序,一地乱麻也得缕顺!就像范伟被赵本山忽悠卖拐时说的:等会,等会!让我缕缕!就像之前的博文《记忆即联想》(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49091&do=blog&id=678433)里最后说的那样,第二步也包含着程序化的思想,谁让咱是学工科的出身呢!凡事还是得讲个程序好养成习惯。带着这种有色眼镜来读《记忆法宝:快速高效的奇象记忆法》(王洪礼,200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这本书,你会发现在作者N大一通各种记忆方法、概念之下,其实本质和大多数联想记忆法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作者上来一顿乱拳,首先吓死了新师傅,至于冷眼旁观的老师傅,不慌不忙,攻其下三路,照样能把他摔个一嘴泥!

不过本书提到的一个概念倒是很有意思,也让猪头哥我展开一下联想:

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一般将其分为瞬时记忆(最长不超过两秒钟)、短时记忆(最长不超过一分钟)和长时记忆(超过一分钟乃至几天几月几年甚至终身不忘)。而被深受考试折磨的莘莘学子们每一次的死记硬背都努力将信息变成长时记忆。要仅是单元信息也就罢了,但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啊,一般需要背诵过关的科目,其信息肯定是多元的,甚至是带有连续要点的,遇到这种情况,烦恼也往往随之而来,就拿我小时候最怕的背课文为例,无论是语文还是英文课文,常常是背了后面忘了前面,折腾一大通,猪头哥会痛苦地发现记得最清楚的要么是第一段要么是最后一段。

这是为什么呢???

咳咳,让俺充会文化人!用心理学术语来表达,记忆(主要为长期记忆)由于有相同的提示(cue),因此在提取(retrivel)记忆时,记忆彼此互相抑制,形成遗忘(forgetting)现象(来自维基百科)。而先前学习到的资料对后来学习资料的记忆产生干扰的倾向叫做前摄抑制,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资料的记忆产生干扰的倾向叫做倒摄抑制。

看看俺拼装的下面这张图,以10个要点的记忆材料(更直白的说就是有10个自然段的课文)为例:

课文的首尾,也就是第1段和第10段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29段)则常常识记较难,也容易遗忘。这是因为识记材料开始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识记终末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在识记中间部分时则同时受这两种抑制的作用。是不是有点控制反馈的思想?

仔细看看,这种连环套不就是咱们小时候玩过的九连环吗?干脆叫它九连环记忆模式多上口啊!

所以说换个说法,怎么解开记忆的九连环呢?

根据度娘的回答是这样的:怎样解九连环(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36d6ed1f0c07d01bcf4883c5.html)。繁琐的步骤是不是把你吓得倒退三步?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猪头哥有一计可将复杂的问题拆分为简单的问题。既然我能把首尾两段记得最清楚,那我何不将整个大课文都拆分为以两三段为单元的小课文分别背诵,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条主线,像串手链一样把小课文穿起来合成一篇大课文呢?理解加上联想一起来记忆,总比机械记忆轻松许多!

       怎么,不信?试试才知道!

 



https://m.sciencenet.cn/blog-849091-678599.html

上一篇:就算蒙人,您也得找个托吧!
下一篇:父母是孩子最生动的教材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