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我读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已有 4088 次阅读 2013-6-4 00:53 |个人分类:科学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道德经

善行无辙迹,

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善言无瑕谪;

顺物之性,不别不析,故无瑕谪可得其门也。

善数不用筹策;

因物之数不假形也。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举善以师不善,故谓之师矣。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资,取也。善人以善齐不善,以善弃不善,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于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总结:

    老子采用了一种反面手法描述“道”。类似于“善于救灾”的人能使灾荒不发生;“善于打仗”的人不使战争发生。即在问题发生之前,把问题的基础解决。同样,对于好事情,为促成事情发生提供条件。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从心理攻破对方,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强制手段。比如刘邦击败项羽,项羽会说“天亡我也”或“天助我也”,失败似乎超出了“人”力的范围。事实上,是刘邦把项羽关起来、绑起来了,但没有“绳子”。

    自然界把人和各种生物约束在地球上,没有绳约,无法解开。孙悟空在如来佛祖手掌内,没有绳子捆绑,没有办法离开。

    后面谈善人、不善人进一步说明了不弃和救人的问题。发挥人之长处,采用智慧投机取巧反而无益。没有蹩脚的球员,只有蹩脚的教练。没有蹩脚的演员,只有蹩脚的导演。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46-696302.html

上一篇:我读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下一篇:我读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1 高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