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我读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已有 3312 次阅读 2013-6-4 00:54 |个人分类:科学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道德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溪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式,模则也。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忒,差也。

复归于无极。

不可穷也。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此三者,言常反终,后乃德全其所处也。下章云,反者道之动也。功不可取,常处其母也。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使归于一也。

故大制不割。

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

总结:

    此文目的是防止“盛极而衰”。虚心,处于低位是唯一办法。虽然已经取得巨大成绩,仍需保持谦虚的心境。

    老子讲要抓住根本,即“道”。当然也可理解为: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能承受国家的屈辱,这才是社稷的君主;能承受国家的祸殃,这才是天下的君王。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指“纯朴的人一般只是做简单的工作,但圣人会把他们升为官长”。这类似于戚继光募兵的原则,只收农民而拒绝城市居民,因为农民纯朴。许多人管理者认为纯朴的人好欺,喜欢油滑人,只会产生坏结果。

    知其雄,守其“雌”。用一句话来讲“男人有流浪的心,但无论流浪多久,他都会回到家,你就守在家里,耐心等他回来”。简单一点说,看到事情的最终归宿,看到根本性方向,不要被表面迷惑。

老子常以婴儿作为例子,认为婴儿合于“道”。其实老子只是取“婴儿”柔弱如水的一面。从“不合道”到“合道”需要过程,需要知识积累,婴儿显然不合适。比如在《庖丁解牛》有“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46-696303.html

上一篇:我读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下一篇:我读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