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十七:养蚂蚱赔钱

已有 6531 次阅读 2013-7-6 17:47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生态, 连载, 纪实, 农场, 蝗虫养殖

蒋高明

 

讲完青储池养鱼赔钱的故事,还有一段插曲。2007年,我了解到一种技术,说是用杂草养殖蝗虫(蚂蚱),效益也不错,给我提供信息的教授还亲自带我去看,他们介绍一亩地能够赚4万多元,我也感觉项目不错,可以给杂草找到出路了。于是买蚂蚱苗,建蚂蚱棚。临沂一个卖蚂蚱的送来了一个盒子,就是一些土,但土里有很多蚂蚱卵。这盒土就值4000多元,他们是按照卵的数量算钱的。卵要越冬,他们就建议我将青储池的一角覆盖塑料膜,在塑料膜下还有一个小温室,同时用电炉加温,我们像对待宝贝那样伺候那些蚂蚱苗,每天过去用小喷雾器浇水,期盼着蚂蚱快快出苗。按照卖蚂蚱苗的说法还有昆虫教授的核实,如果管理好的话,每年蚂蚱可以出6茬,而且投入一次以后就不用再买苗了,这样诱人的前景,让我们激动不已。为了提高温度,我们还买了煤炭给蚂蚱棚加温,后来蚂蚱出苗了,也过了夏天。

 

2-12 人工网室内养蝗虫,如果有稳定的市场是个好技术,但这个产业有风险。

 

完整的实验做下来我们才发现,蚂蚱根本产不了6茬,只有2茬,且销售也不像卖蚂蚱苗的承诺的那样供不应求,而是很难出售。我们雇人到县里的餐馆去卖,人家也就要那么几斤。最后算起账来,养蚂蚱赔进去2万多元资金。原来,卖蚂蚱苗的就是为了卖苗,忽悠下家,至于那昆虫教授,是否是他们的托儿,就不得而知了。实践出真知,我们的真知可是用实实在在的钞票换来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705884.html

上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十六:青储池养鱼
下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十八:还原青储池

2 陈楷翰 张珑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