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二十九:“落汤”鸡

已有 4711 次阅读 2013-7-26 19:49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连载, 纪实, 生态农场, 玉米地养鸡, 落汤鸡

蒋高明


乌云塔娜的实验顺利地进行着,可有一天还是出了大问题,实验差点全军覆灭。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我们在玉米地养鸡,在晴天或者小雨季节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给鸡搭了简易的鸡舍,鸡舍里有鸡喜欢抓的木棍,它们是蹬着木棍睡觉的。鸡是夜视,一到晚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鸡舍去。这些鸡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是在温室里养到1斤左右被放在露天环境中的,还没有什么野性,野外生存经验还不足,它们一旦走远了,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如遇到天黑就更困难了。

这一天天刚放亮,起得比人要早很多的鸡们,开始离开鸡舍到玉米地里找食物吃了。不料天气大变,天空一下子黑了起来,紧接着瓢泼大雨就落了下来。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鸡们,在浓密的玉米地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傻了,也找不到自己的窝了,而是“呆若木鸡”的缩起脑袋任雨淋。淋了个落汤鸡,老百姓这个谚语一点都不假,聪明点的几只鸡紧紧靠在一起,相互取暖,但也是在雨中不停地哆嗦。塔娜发现了被淋雨的鸡,叫上同学和工人师傅一起去玉米地里抓鸡,很快那些可怜的鸡被送回了鸡舍,但是因为清晨的温度较低,加上鸡全身都淋透了,鸡那些羽毛是不能防水的,严重的淋雨使它们依然哆嗦不停,为了挽救它们的生命,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如果换成鸭子或鹅,它们会兴奋地在雨里振翅狂欢的。我们经常看到鸭子浮在水面上,悠然自得,还经常钻到水里去捉鱼吃,而鸡只能在岸上找食吃。如遇大雨,小鸡们就会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就是指鸡的应急能力不强,而这些特点是天生的。人类将鸡笼养后,更使得它们害怕自然界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使得它们完全成了产肉机器或产蛋机器,没有了天性的机器,即使人们放鞭炮都能够吓死它们。鸭、鹅、天鹅等鸟类身体里能分泌出大量油脂覆盖在羽毛上,它就是靠油的这样特性来保护自己的,不怕雨淋,还能够在水上自由自在地游动。而鸡的羽毛上没有油脂,所以也就经不起雨淋了。世界万物的进化是多么美好啊,可惜人类将物种的天然属性大大改变了。

雨停后,按照工人师傅的指点,我们来为鸡驱寒。我们在院子里支开一个铁盆,在仓库里找来玉米棒和木柴,点上火,给那些严重淋雨的,一只一只地烤火,烤干它们身上的雨水,鸡们再抖擞几下,身上的羽毛才重新立起来。经过这样的拯救,一些鸡又能够下地找食物了。

 

4-4 给严重淋雨的落汤鸡烤火。

 

尽管如此,还是有3只鸡被雨淋死了,塔娜伤心地哭了,她对这些小生灵们有感情了。同时,我们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死亡的那3只鸡是吃正常饲料的那一组的,即没有喂饲捕获的虫子的。另一组吃虫子的鸡,也经历了雨淋,却都健康的活着。这说明,我们从农田里捕获的害虫,具有增加禽类抵抗力的作用。在这里,害虫就变成益虫了。当前,人们为了让鸡长得快,完全不考虑用活的生物喂养它们,而是用大量激素、添加剂,生病了就打大量的抗生素,这些有害的物质最终还是在人体内安营扎寨,儿童性早熟、医院里的抗生素失效,都是食用大量有害食物引起的。鸡吃活的生物大大增加了抵抗力,可远离抗生素和激素,这个结论也令我们很兴奋。我们只是暗暗高兴,因为这个信息是鸡用三条生命换来的,塔娜还在为与她朝夕相处的小鸡的不幸伤心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711497.html

上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二十八:乌云塔娜的实验
下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三十:放鹅吃草

3 陈楷翰 关法春 陈辉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