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一:教授的黄粉虫

已有 7138 次阅读 2013-8-13 23:50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生态, 连载, 纪实, 农场, 黄粉虫

蒋高明


就在我们开展让农业中的元素循环起来的实验时,一名昆虫教授和我们不期而遇了,他的学生后来也考入了本团队的研究生。这名教授就是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副院长刘玉生,当时是山农大党委书记盖国强介绍我与他认识的。记得那是一次聚会,科技日报的记者来山东农大采访,盖书记知道我正在从事生态农业研究,就约我参加了欢迎宴会,从此认识了刘玉生教授。

教授是山东莒南人,和我是临沂老乡,且都是81级的本科生,这样一聊话题自然就多了起来。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他,希望能够在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寻求昆虫的帮助。刘教授担任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虫业协会理事长,开设农业昆虫学、园艺昆虫学、经济昆虫资源学、环境生物学概论等课程,从事昆虫资源学研究。

黄粉虫全身都是宝。”刘玉升教授向我推荐了他的“第三大”资源昆虫(人类已经大量应用的两大昆虫是蚕和蜜蜂)。他说,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1%,有动物蛋白王”之称,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养殖历史。对黄粉虫进行规模生产,可开发出虫体蛋白、虫油、甲壳素/壳聚糖、虫粪沙等系列产品。其中虫粪沙可用作肥料或生物饲料添加剂;鲜虫体可作特种养殖饲料;干虫体经过脱脂,可生成虫粉原料,还可做成黄粉虫罐头”;甲壳素/壳聚糖可应用于环保领域,用作环境污水处理剂的固化载体或重金属吸附剂。黄粉虫产业还可开辟为新的能源资源。其含油量一般是29%,仅此一项,年产虫油几千万吨,转化为生物柴油后将部分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状况。

他说,人类在生存、进化过程中,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禽和家畜,同样也能培育昆虫作为新的蛋白质资源。而且昆虫产业为腐食食物链的产业化开辟了新途径。他说,传统农业是资源浪费型的粗放农业,一年劳动的产物,一般只能直接利用40%-50%,其他腐屑甚至成为污染源。

我们从文献中进一步得知,黄粉虫,隶属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是一种常见的仓储害虫。幼虫食性杂,耐粗饲,可取食麦麸、花生糠、树叶、树皮,甚至牛皮纸、滤纸等富含纤维素的材料,对生长环境质量要求低。黄粉虫也曾被用于处理农业废弃物以及有机生活垃圾,并逐渐形成了对恶劣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有人指出鹌鹑粪便经有益微生物厌氧发酵后饲养黄粉虫的方法切实可行,这为黄粉虫进一步发挥生物转化器作用打下了基础。

有了刘教授的极力推荐,我们决定在农场的生态循环链上增加黄粉虫养殖。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我们开展了一个大胆的实验:用60-80%的牛粪作为黄粉虫的饲料,降低黄粉虫养殖的饲料成本。这个实验就由刘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后来考入我们研究组的硕士研究生曾祥伟来做。小曾在查找文献时发现,为使畜禽粪便资源得到合理应用,许多学者都对畜禽粪便饲料化处理进行过尝试,如有人用鸡粪含量为50%的混合饲料喂猪,有人利用牛粪生物饲料饲喂番鸭,牛粪经有益微生物菌群发酵后用于蚯蚓养殖等,但牛粪是否可用来喂养黄粉虫,而求利用牛粪的比例那么大,是否可行我们心里也没有底。

能否利用黄粉虫耐粗饲特点对牛粪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及如何提高黄粉虫对牛粪饲料的适应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曾祥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牛粪同黄粉虫常规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有益微生物菌群采用先有氧发酵后厌氧发酵的方式将混合饲料进行初步降解,缩短发酵时间,提高混合饲料的营养价值,探讨发酵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最终实现其经济价值。

于是,在弘毅生态农场内,教授又养起了黄粉虫,本来就对我们农场做法非常好奇的农民们又有了进一步观察我们的兴奋点了,他们时不常地跑到黄粉虫养殖室,向研究生曾祥伟打听,尤其那些养鸡户更上心。又有了活的食物,可以增加鸡的体质,减少疾病,还减少饲料成本,这样简单的账,农民算起来比我们还快。经过三年的实验,曾祥伟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他发现,将牛粪同黄粉虫常规饲料按梯度比例混合后,各处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有所上升。添加60%80%牛粪饲料酸性洗涤纤维分别降低17%1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27%21%,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8.7%8.6%,饲料酸化明显,这样的饲料可作为黄粉虫养殖的添加饲料,这就大大减少了黄粉虫养殖成本。



6-4 弘毅生态农场黄粉虫养殖室。

应当指出的是,养殖黄粉虫,必须有下游的产业利用或收购这种原料才能发展,如养鸡或工厂回收后作为加工原料,我们增加的环节解决了利用牛粪等廉价饲料养殖问题,这个技术储备起来后,可随时为今后大规模开展养殖奠定基础。而对于急于想学这个技术的农民来讲,我们还是建议他们谨慎,避免盲目。目前许多人为了卖他们的黄粉虫种虫,忽悠农民来养殖,这样的事我们根本不去想。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716604.html

上一篇:中国科学报:生态农业是对现代农业的“拨乱反正”
下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二:德国学生的能源调查

1 陈辉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