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四:加拿大博士的堆肥技术

已有 6790 次阅读 2013-8-17 22:58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博士, 加拿大, 连载, 纪实, 堆肥技术

蒋高明

 

201172,弘毅生态农场刚收获完小麦,播种下玉米和大豆不久,加拿大籍医学专家Isaac Chan(陈树桢)博士专程来到了弘毅生态农场。他要为弘毅生态农场带来他的顺势堆肥技术,以促进农场内外的元素循环。

认识陈博士是偶然的事情。20113月,新华社记者丛亚平就转基因粮食安全和生态农业话题采访笔者,采访中她知道了我们正在探索生态农业出路,当她了解到我们的生态农场种地依然需要大量有机肥(5/),急需技术将有机肥用量减少到合理的范围时,她向我推荐了陈树祯博士。

在北京,丛记者约我和陈博士见面。那天晚上,正好我在北大开会,外面下着大雨,会议到了晚上9点才结束,陈博士在北京大学东门等了近一个小时。第一次见面就迟到这么长时间,感觉非常不好意思。但老外毕竟是老外,他依然是彬彬有礼地介绍他自己还有他的技术。一个外科医生为何对土地、庄稼产生了兴趣呢?原来,在后来的接触中,我才了解到,陈博士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是非常相似的,他认为现代西医的道路离真正的治病救人越来越远了,许多手术是没有必要做的,但医生为了赚病人的钱,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他相信人体内部的平衡能力,正如大自然能够治愈她的创伤一样,他采取和谐的办法而非对抗的办法治病救人,在中国力推他的顺势疗法。后来,我在网上了解到,陈博士是著名顺势疗法医生,曾任亚太地区顺势疗法学会主席。1997年,陈博士第一次在中国引进顺势疗法概念,中国前卫生部长、著名中医学者崔月犁,对第一部中文版《顺势疗法》专著公开发行给予了强大支持,并欣然题书名:顺势疗法--二十一世纪人类征服疾病的武器”

陈树桢博士到弘毅生态农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他借鉴给人治病的原理,以生态平衡的方法,用本土材料制作作物需要的自然养分,堆砌出符合生态平衡、满足作物养分需求的肥料,并大量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他称自己的这项技术为顺式堆肥法。如果顺式堆肥技术成功,可取代化肥厂,满足农民在田间地头制作有机肥料的需求。

在演示顺势堆肥技术这一天,我带领几个研究生,在农场内一片空地上,搞起了堆肥实验。我们找来顺势堆肥的原料,牛粪、土壤、杂草、豆科灌木叶、虫体、磷矿石、甲克素等,其中磷矿石是从浙江购买的,甲克素是从青岛运来的,是青岛一个从事有机蔬菜的朋友从海边找来一些鱼虾加工废弃物,其它材料则就地取材。几个农民也在一旁观望,时不时地帮我们浇水或盖土,同时他们脑子里也在思考着,这样的技术有哪些好处,管不管用,同时考虑将来技术成熟了,到什么场地上进行堆肥。农民是更加务实的,他们的办法比科学的办法会更简洁实用,毕竟劳动力就是成本。在应用中,他们向我建议,最好在田间地头堆肥,仅占用一点耕地,接着就可以施加到地里去。

 


6-8:研究生们再陈树祯博士指导下堆放。


6-9  陈树祯博士与研究生们在一起。

 

博士的堆肥技术提醒了我,至少在生态农场元素循环中,我们找到了一条途径,即我们可以不用化肥厂里出厂的化学肥料,而利用堆肥中的各种有机肥、矿物、自然微生物,完成矿物营养的转化,这个过程是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的,而所使用的材料除了购买含氮、磷、钾的矿石外(大量堆肥应用后成本很低),其余材料均可就地取材,尤其农民讨厌的杂草也可以作为优质的堆肥材料利用起来。有了堆肥,今后生态农场可以完全告别化肥。坚定了这个信念后,在陈博士指导下,我安排了2011年入学的博士生甄珍和硕士生刘海涛进行堆肥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实验正在进行之中,相信会像前面的研究生一样,他们会有新的发现。

有了上面的各项技术,弘毅生态农场内外的元素将要彻底循环起来,而推动元素循环的各种要素如蚯蚓、黄粉虫、沼气池、微生物群落,连同我们添加的矿物岩,在生态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始运动起来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717688.html

上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三:沼气池的故事
下一篇:《弘毅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六:山东电视台的报道

2 李永涛 翟自洋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