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弘毅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六:山东电视台的报道

已有 4424 次阅读 2013-8-19 21:22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生态, 连载, 纪实, 农场, 山东电视台

蒋高明

 

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我安排研究生刘海涛来回答。这个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是全国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喜好体育与文艺,有全国篮球二级裁判资格证书,是学校相声剧团的负责人。来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后,他与我的另一名研究生孟杰(女生)表演经典相声,给植物所科研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实现有机玉米和小麦的理论产量,刘海涛等研究生在坚持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前提下,采取深翻、堆肥、适时灌溉、生物除草等技术,有机小麦的长势首度超过了农民的小麦。那么,他们的产量如何呢?对此我依然心中没有底。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组听说我们的有机农业试验后,感觉到其中的重要新闻价值,在小麦收获前一天就赶到了弘毅农场。他们要对收获实施全过程追踪,这让我们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主流媒体关注我们的试验,紧张的是收获是在镜头下进行的,产量上不去会挫伤研究生们的积极性。

2011611,弘毅生态农场院子里的有机小麦田开始收获了。山东电视台摄影记者姜鹏早就支好摄像机等在那里,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传来的时候,我们紧张的心也提了起来。有机农田周围占满了看热闹的农民,村支书周景林也在人群里。一会功夫,收割机收获完了全部的籽粒(损失到地里的没有办法计算)后,开到院子的水泥空地上,我带研究生和部分农民分头装袋、称重,另外一组研究生则对水分含量直接测定。实际测产的结果令人振奋。

我们的小麦田,实际有效面积665.25平方米,折合每亩收获小麦1116.6斤,实际含水量24.63%, 折合14%含水量的干小麦(贮存风干含水量)后为980.6斤,再去除2%的杂质后,实际获得产量961/亩。2010年秋季有机玉米产量为547.9公斤/亩,这样我们周年粮食产量为1028.4公斤 (2056.8),即1.028吨,实现了吨粮田。

要知道2011春山东一带普遍大旱,周围农民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小麦产量好点的五六百斤,差的只打一麻袋半,约150斤,扣除80元联合收割机费用,收入只有七八十元。好多农民面对地里稀稀拉拉的小麦,都有放弃收获的念头。

面对山东电视台记者张同君的话筒,蒋家庄村支部书记周景林诚实地告诉记者:2007年我们团队从村里承包的这片实验田,是村里最差的低产田,土层厚度只有20多公分厚,下面就是麻骨石,根本不能种小麦,只能种地瓜和花生。当年,农民承包这片地只须交110/亩,而靠近村庄的好地承包费300/亩,可见这是没有人愿意要的耕地。且连续使用了约30年的大化肥、农膜与农药等,地力下降更严重。由于地力差,30年前生产队将这片地辟为打麦场,因为地里根本打不出多少粮食来,“属于低产田”,周景林书记给记者透了底。

 


7-3 弘毅生态农村有机小麦收获,山东电视台现场拍摄了收获过程。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采用生态学的办法,严格不采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养殖场里的鸡猪粪被添加剂污染)、农膜、转基因技术。经过4年的实验,实现了“一大于六”的增产效益。

这个生态学奇迹,连周围老百姓也不敢相信。蒋家庄村民纷纷对来访的山东电视台记者,详细介绍了这片地发生的变化。他们见证了我们科学实验的成果,农民从事有机种植的积极性更大了。

要让生态农业产生效益,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其实很简单,将收获的严格意义上的有机粮食价格加倍,即2元多1斤,这时,农民手中土地的效益将由原来的1千元左右变成3千元左右。设若将增加的每斤一元左右的费用由政府直接补给农民,则中国的粮食安全,完全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增产至少30%以上。其机理就是,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而国家要避免农民弃耕,或播种季节缩短,保证产出5亿吨粮食,减少进口转基因粮食对国家食品安全与政治经济风险的影响,只需要投入1万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国粮食产量5亿吨计算),只占国家十二五污染环境治理费用的三分之一。目前,在严重污染的地区,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已高达70%。有机农业可从源头杜绝农业面源污染,并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遗憾的是,国家为了增加1000亿斤粮食,投入了1000亿元科研经费,几乎都让科学家拿走了,他们要在实验室里试图用转基因实现这个目标。有了有机农业成果的信息,我们愿与他们打这个擂台:双方都不准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看谁能够用最低的环境成本将低产田变成高产田?生态技术还是转基因技术?作为打擂台的条件,我们只要转基因技术科研经费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要求的目标是将低产田变成高产田,时间是5年之内。

我们也很清楚,农学家为了理论产量,不计一切成本一切代价,小麦产量达到1400/亩。但是,这样的产量仅仅在科学家的实验田里而已。中国的生态农业抑或有机农业是到了政府需要多看一眼的时候了!目前,国家针对有机农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于240亿元的转基因重大专项而已,几乎为零!


 

7-4 记者采访弘毅生态农场创始人蒋高明研究员



7-5 蒋高明研究员与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主持人谈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

 

2011630,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剧组录制了有机小麦实验田的节目,取名《不用化肥农药一样夺高产》在全国播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随后,7月中旬,该剧组再次来到弘毅生态农场,请节目主持人苗鸿与笔者现场录制了访谈节目《未来农业是啥样?》并于当月底播出,在节目中笔者表达了我对未来中国生态农业的看法。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718221.html

上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四:加拿大博士的堆肥技术
下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四十七:高产变稳产

1 吴吉良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