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六:德国大使馆伸出援助之手

已有 3451 次阅读 2013-9-3 22:44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德国, 大使馆, 连载, 纪实, 农场

蒋高明

 

20101015,又一批外国客人来到了弘毅生态农场,他们是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分别为德国驻华大使馆发展顾问、二等秘书Dirk Steffes-enn、德国亚琛大学Mario Lucas(卢马瑞)博士,德国、芬兰、荷兰等七国国际教师HuhayLucas 及其夫人Malia Lucas。德国客人不仅来农场参观,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礼物,一万欧元经费---用于农村生物质能研究。

德国人怎么知道我们的试验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呢?这还得从前面介绍的德国博士生卢马瑞说起。原来,卢马瑞在弘毅生态农场取得博士论文数据后,一直没有停止对弘毅生态农场的关注,通过他的私人关系与德国驻华使馆取得了联系。德国人对可再生资源利用非常重视,德国大使馆在中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资助了11个村级清洁能源项目点。弘毅生态农场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恰好符合他们关注的兴趣,于是由卢马瑞牵头,我组副研究员郑延海博士起草申请书,获得了批准,蒋家庄成为德国驻华使馆在中国资助的第12个村级清洁能源项目,Steffes-enn先生就是来了解具体落实情况的,其他德国客人则是卢马瑞的父母,他们来华旅游,经他的儿子介绍,专门将弘毅生态农场作为旅游点了,他们想了解中国真实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卢的父母是环保发烧友。

 


8-6 德国大使馆官员考察弘毅生态农场。

 

郑延海副研究员、泰安市科技局李宗奉博士、平邑县农业局副局长孟祥义、平邑县卞桥镇人大主席林清华、平邑县卞桥镇副镇长刘文玄、卞桥镇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周京林等陪同德国客人考察了弘毅生态农场。

 在欢迎会上,我对Steffes-enn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客人详细介绍了弘毅生态农场的生态循环理念、运作模式及发展现状,并对德国使馆对我们伸出的援助之手表示十分感谢。我们进行生态农业实验没有固定的研究经费,除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给我的“泰山学者”个人补助费外,不少费用是化缘来的,且我们的实验是与一线的农民打交道,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经费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随后,我陪同客人实地参观了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个技术环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秸秆青储饲料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

Steffes-enn先生对我们的生态循环理念及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表示敬佩,对弘毅生态农场在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赞赏,并对新能源深度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深感满意。从事中国生物质能研究的德国亚申大学Mario Lucas博士参观本农场模式后指出,有机农业是当今国际农业发展的方向,中国农民应该继续发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

 平邑县农业局副局长孟祥义向客人介绍了平邑县户用沼气发展现状,并对德国驻华大使馆将新能源深度开发项目落户在平邑表示感谢。孟局长特别指出,在蒋高明教授的积极引领、协调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使用沼气,并得到了政府补贴,目前蒋家庄村已经建立了130座户用沼气池,占全村村民户数的50%。德国驻华大使馆的项目更是解决了冬天沼气池产气难的问题,深受老百姓喜爱。平邑县卞桥镇人大主席、县人大代表林清华对德国友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在平邑县卞桥镇境内开展科研工作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平邑县年度人大提案,拟在平邑县重点推广。

        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吴光伟、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赵延兵、泰山学者付道林、农学院副教授宁堂原等在山东农业大学与德国友人进行了会谈。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在弘毅生态农场开展课题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韦继光、硕士生李静,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李宗奉、吴光磊,硕士生郭立月、战丽杰、曾祥伟、唐海龙、蒋大龙、李占、本科生刘海涛向德国客人们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工作,他们扎实的科研做法给德国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722110.html

上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五:美国学生来农场
下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五十七:日本专家相信了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