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南方周末未刊的答问

已有 3761 次阅读 2014-6-26 21:28 |个人分类:敬畏自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动物保护, 动保, 南方周末, 动物伦理学, 狗肉节

蒋老师,您好,因为一些原因,稿子没有顺利发出。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您请教。

 

                                                                                     南方周末 XX





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南方周末:玉林狗肉节前夕就有动保人士想强制带走活狗并与当地商家发生冲突,怎样看待动保人士的行为?

蒋劲松:如果真有其事的话,他们的行为可以理解,其实这个要看出现这种现象更深层的社会根源是地方政府不作为。有太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商家销售的狗来历不明,如果当地政府工商部门严厉打击,本来就可以不用这么激烈的手段。这些外地去的动保人士在当地人生地不熟,势单力薄,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如何有任何可能的其他方式,他们都不会出此下策。我们有证据表明就算是动保人士去当地做一些宣传,也会受到阻挠。我今年5月份也去过玉林,我们要去宣传动物保护都不能提前让当地政府知道,否则当地负责接待的人就会受到很大压力。


南方周末:现有哪些法律法规对保护动物福利适用?现有法律框架在动物保护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蒋劲松:伴侣动物和农场动物这一块基本上没有法律法规保护。

野生动物的保护是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但也是从资源保护的角度上来说的,保证不要滥杀,没有考虑到动物福利。

实验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是比较健全的,这是因为有国际的影响,如果不遵循,实验报告和研究成果国外学术期刊不给刊登,但实行也很不认真。一次,我在中国最有名的医学院讲课提到国际通行的动物保护3R原则(reduction,尽量减少动物使用;replacement,尽量用其他方法替代;refinement,尽量减轻动物痛苦)时,一位博士生站起来回答问题:“3R原则当然不可能被严格执行”。这就可以看出虽然实验动物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但实际还是流于形式。发表文章要动物伦理委员会盖章,有时候也就沦为橡皮图章了。


南方周末:这些年动物保护立法经过了怎样的历程?    

蒋劲松:学界对动物保护立法的讨论,在北京申奥前就有,因为国际社会对我国动物福利问题当时是有很多批评的。当时只有少数的研究者关心,大规模的讨论是比较晚的。

2010年前后《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向公众披露,反动物保护人士觉得这个无法理解,动物保护人士又觉得还不够,之后的2010年和2011年,动物保护组织和学界也就如何修订和完善也进行过一些讨论。

有一年,学界也向人大常委会呼吁动物福利立法,人大常委会回复称:“动物福利的概念无法界定。”全世界有那么多的动物福利法,有这么多学者研究动物福利,欧盟的动物保护都是基于动物福利的观念,他们居然说动物福利的概念无法界定,这是一个非常丢人的国际笑话。

每一年到两会,动保人士都非常激动,会到处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但是始终都没有列入立法计划。


南方周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保护动物福利立法相对完善,我国则相对迟缓,原因在哪?

蒋劲松:归根到底还是民众教育的问题,没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如果大家都像关心高考一样关心动物的话,今天很多(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早就出台了。要再深究,首先是民间动物保护组织不能注册,不能募款,不能合法宣传,动物保护意识无法推进;还有中小学教育也存在问题,像网上流传的外国小孩看到我们的新华字典吓坏了,所有的动物都是肉可食、皮毛可用,动物浑身都是宝,一直以来都是把动物当作工具,不过第十一版的新华字典的动物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猪上面写了可食,牛羊鸡上面都没有这些概念了。

我们民间一直在推动动物保护,但各级政府对此却很漠然,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都是远远落后于民众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806873.html

上一篇:喧嚣之后
下一篇:华人女大学生在德国堕胎的故事

7 陈小润 庄世宇 蒋迅 骆小红 陈沐 gracevvv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