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重塑中华文明

已有 2385 次阅读 2014-9-9 08:28 |个人分类:APEC|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 印度洋, 太平洋, 地中海, 大西洋

- 文明在交流中创造和发展,开放系统是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

焉知生,焉知死,焉知死,焉知生。生与死,人生绕不过去而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哲学思维的起点,也是机体与灵魂的宗教与科学问题的分界点。基督教新约,更加接近于印度教-佛教的生命与心灵思考,却并不同于犹太教-儒家探讨的社会与人伦;因而,与其说文化的发展是思辨和冥想,毋宁说更是实践和经验的探索路径。

人类文明,经历了埃及-巴比伦文明、轴心时代文明和中国中古文明,而后发展到近现代文明的历程。自古人类存在迁徙、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埃及-巴比伦文明之前,从尼罗河、两河流域到爱琴海、印度河,以及中国和中美洲等,存在古代民族的遗迹和相同文化构件。

(轴心时代之前的文明)

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探索的是商业贸易和手工业制造的现实人生,中国-阿拉伯-欧洲的信息和产业传递链的上端在中国,显然,不同于工业革命之后的产业链2端转换。近代欧洲的哲学思维,从柏拉图转换到亚里士多德,在现代中国也发生了哲学思维的转换,也就是印度-希腊的唯理论模式与犹太-儒家实践论模式的互换,尤其体现在英国-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技术发明机制。

然而,科学文化不同于商业文化,不同在于产品制造的开发和设计与市场销售和服务环节,占经济结构的比例不同,形成创新型与传播型社会。科学文化,体现在通过实践和经验的过程发现知识,在奥地利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是科学哲学的起点。

农业、制造业与商业、服务业,分别属于经济的产品与交易2个端,电子商务、媒体资讯等产业属于商业和服务业,商业可以聚集或导致财富转移;但是,商品是经济的实体,制造业是经济的实力。

中国古代,在农具、水利、纺织、陶瓷、印染、酿制和建筑等机械加工和制造,形成了手工业和工程范式。近现代欧洲,在工程和技艺的实践过程,发明了科学仪器和数学符号等,从而,奠基了实证科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也使得工程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加速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一个问题是商业过热,制造业能力不足。

-(创新型与传播型)-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6952-826089.html

上一篇:中国社会 - 趋势分析
下一篇:观察者与体验者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