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正确的评判

已有 3482 次阅读 2014-10-19 19:2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从惨淡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大概的领教了:科技创新是难于买进的。但是,这是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后才感受到的。即便是如此,还是有很多部门把希望寄托在买进之上。在工程界,主要表现为现成的成套技术买进;而在科研部门,则主要表现为人才的高价引进。

      无论是买装备,还是引进高人,前提条件是:正确的评判。这类评判是非常主观的。就买进装备而言,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用户指标,有各式各样的性价比指标,还有各式各样的市场化指标,在满足所指定的各类指标的前提下,这类成套技术就是成熟技术,它可能是最新的之一,但是,它决不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也就是说,它不具有自主创新的特征:可持续创新开发性。

      引进高人也有类似问题。我们的高人一般地说是以发表论文为评价体系,我们关注的是其各类论文指标,而不关心论文本身的实际内涵。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不关心其所做研究对科学创新的潜力,也不关心其所研究的方法及理论走向是否是有光明前途的,更谈不上是否面对我国工业的瓶颈类科学问题。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我们还拿不出正确的评判标准和法则。我们有的只不过是一套指标体系。

      在抛弃对正确的评判机制的追求后,我们又采取了科技研究人员收入与指标体系紧密挂钩的管理办法,在执行了很长时间以后,我们终于看到:两败俱伤。

      宏观管理上的高投入没有达成所希望的结果,而科研人员也基本上满足于交差。科技创新在客观上被描述为遥不可及,而在主观上又被看成是还有一把火就行!

      这个现实而又尖锐化的矛盾就摆在社会的面前。

      就现状来看,要摆脱困境,看来是无解的。

      但是,就人类历史潮流来看,就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走向来看,解肯定是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能撇开迷雾而做出正确的评判。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9-836972.html

上一篇:学术传承点滴(4)
下一篇:重点高校的改革:强化素质课弱化专业基础课

16 吴力航 戴德昌 罗德海 姬扬 陈楷翰 曹聪 王树松 许培扬 张德元 季丹 闫尊强 金拓 彭思龙 魏金本 ddsers ybyb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