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创新不足的本质:沉不下去 精选

已有 22475 次阅读 2014-11-9 16:1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把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归结为制度原因,归结为基金分配原因,归结为文化原因等似乎是潮流。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考察其论据,则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以某类断言,或是某类解说为依据,其论述内部并没有构成内在的实质性论证系统。而是一套断言类系统,尽管其断言可以引经据典的形成在形式上的前后呼应的形式性论证。本博文称此类研究的本质为:沉不下去。

      在自然科学研究上,这类沉不下去的现象特别的突出。第一类的典型现象是演绎能力不足:对实验结果的深层科学意义无能力挖掘。一类原因是,实验本身就是模仿,不知为何从科学原理上要做这个实验,实验人员在思想上就不愿把理论本身的深层结构把握住。这是实验研究者在理论上沉不下去。一类原因是没有能力从深层理论上先推演出可能的结果与具体的实验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无法把实验与理论纳入同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从而,实验是发散性的,仅有表层的具体化科学研究目的,而没有深层次的科学研究目标。这是理论研究者没有在实验上沉下去。

      第二类的典型现象是归纳能力不足:研究人员在自身理论深度和实验深度都远远不足的情况下,就急切的开始了有远大目的的科学研究。它有远大的科学研究目的,但是无科学研究上的目标。科学研究上的目标是:要么是用现有理论演绎出以个可能有争议的(或是尚待验证的)结论,然后用实验的手段去下结论,这类研究的科学目标是检验现有理论的有效范畴边界,目的是指向发现边界外的科学理论。要么是把一大堆的原来零散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归纳到一个更有包容性的多个可能的深层结构性科学理论,而把新的理论结构与己有的尚待作出深层次理论解释的实验结果包含进来。

      无论是演绎能力不足还是归纳能力不足,都源于对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及科学研究基本哲学理念的把握过于浅层化、表面化、形式化。

      我国很多人把研究生看成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力,而且在事实上好象也是如此。既可以用发达国家的数据,还可以用历史发展史上的数据来论证研究生就是科学研究的主力。然而,被这类断言者所忽视的本质问题是:只有在早已沉下去的导师指导下,这类研究生才能有效的完成某个环节的科学研究。这类研究的结果依然需要有沉下去的导师把它们导向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上的目标。

      因此,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的第三类原因是:没有一大批已沉下去的导师队伍。国外很多名校的特点是:有一批早就已经沉下去的导师。具体的科学目的是由他们的研究生完成的,而科学研究上的目标却是由导师在牢牢把握的。一个这样的导师就带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其威力是巨大的。如果这类导师在一个高校形成了群体,那这个学校自然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

      与我国的研究生队伍庞大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沉下去的导师队伍实在是稀少。一方面这可以归结为历史原因,如科学进入我国只不过是百来年时间,社会动荡,战争,经济不发达,等等。但另一方面是科学家们自身沉不下去。

      一个历史上的原因是:看不到,或看不懂外文的基础科学研究类专著,现在这个原因还是在导师队伍中的普遍现象。普遍性的现实是:大多数导师根本就没有想过去看此类文献,也就更谈不上去理解和把握了。

再一个原因是:没有沉下去的导师基本上得不到早已沉下去的导师的指导。一方面是高校的官本位意识在起作用,再一个方面是早已沉下去的导师基本上没有学术上和行政上的地位。事实上,我国沉下去的科学研究者群体经历了多个灾难性打击:第一类是改革开放前的历次政治运动;第二类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向钱看”风潮;第三类是改革开放中期的“权力学术化”和“学术权力化”;而最致命的一击就是近十来年的“科研指标化”及到点就退的强硬实施。

概括的说,我国沉下去的导师群体基本上被消灭了。存在于各高校的少数幸存者基本上是半死不活的。他们的巨大科学价值被严重的忽视了。

导师队伍的水平太差是上上下下都看得到的问题。无论是引进导师的各类国家级计划,还是突击提拔有海归背景的导师,还是加强对青年人才的科研经费投入,其着眼点并不是鼓励科学研究者沉下去,而是相反,鼓励立竿见影。因此,在宏观层面,目前还是没有形成科学研究者沉下去的基本环境。

如果我们还是无法建设沉下去的导师队伍,那么我们就无法摆脱创新不足的本质性困境。

沉下去的导师群体是元帅和将军群体;而沉不下去的导师群体最多也只是团级(及以下)的基层作战单位,何况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士官级;而事实上,一批不知所以混上来的导师可能连士兵级都够不上。研究生实际上就是士兵级。在实际的战场上他们是主力,而决定他们的战斗价值的是元帅和将军群体(沉下去的导师群体)。

当士兵们抛开元帅和将军的战略目标而作战时,无论他们是如何的努力,战略失败下的最终战斗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好象最近几年对论文数量化的批评在形式上指出了这类问题:论文数量的上升和排名与科学创新不足的现实表明二者间不仅是没有本质性关系,连形式上的关系也无法建立。

现实的问题是:你敢沉下去吗?你能沉下去吗?现实是残酷的:你一旦沉下去了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指导师也当不成了)!不信就试试。

但是,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明沉淀的大国,迟早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9-842280.html

上一篇: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兵
下一篇:凝聚态物理的追求

121 曹聪 陈楷翰 武夷山 梁红斌 余国志 姬扬 马德义 吴力航 朱豫才 张文增 李桂顺 郭洋裕 李方和 罗德海 甄一松 张磊 石兴强 徐旭东 张云 魏武 黄永义 张骥 逄焕东 孙学军 张江敏 许方杰 刘向军 王振华 范会勇 王海冰 王富强 李光强 罗教明 朱鸿源 彭真明 罗汉江 曹君君 陈建军 马建敏 陈理 戴德昌 张红光 李毅伟 王黎明 吕喆 俞文正 毛秀光 左宋林 钱玉忠 印大中 刘任杰 徐耀 张强 陈代还 刘世凡 赵明辉 褚昭明 邱文明 马琳 李东风 高建国 朱高明 葛兆斌 周宪宾 王林平 文峰 张阳阳 田云川 王晓文 贾珍荣 赵斌 张威 谢龙 朱朝东 韩枫 李兆良 金拓 郭景涛 周春雷 宁磊 吴明健 杨文卿 吴昊 徐翠 张球新 陈其凤 曹家樅 刘晓峰 biofans truth21ct wolfgangg shenlu eastHL2008 hitlby acidwang812 dailiangren zjzhaokeqin unicron insatiable ncepuztf fangfeng1979 qzw sci789789789 yjxia zhouguanghui tashanshi fys htli sxldhr dbs79 retiree wuxiangchao pseudoscientist lxyzjs willchan wqhwqh333 ybyb3929 mssy guoyanghuawu Veteran11 parrotparro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