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y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xxy2011

博文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已有 8229 次阅读 2014-11-13 09:22 |个人分类:学习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生存, 数字化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By HU XJ

拿到书,“生存”这个词引起了我的兴趣,从书名看,这是在讲数字化的世界中,我们如何来生存么?也就是在数字化环境中,如何来更好的生活?我们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处于数字化环境中,怎么能够更好地生存的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本书虽然是尼葛洛庞帝在十几年前写的,对今天还是有不少启发意义的。

这看似是一本毫无逻辑的书,但事实上又不是那么完全没有逻辑。这是作者尼葛洛庞帝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在实验室的经验来写的,只是表达自己对数字化的一些看法,不是一个严谨的著作,作者自己也没想到书本出版后会大受欢迎。在今天看来,这是一本对未来预测的书,表达当时作者对以后数字化的看法,当然今天来看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而作者本人也被称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书分为三个部分:比特的时代、人性化的界面、数字化生活。

在比特的时代这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思想,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这里列举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正面临着的冲击,比特正在替代原子,比特有着巨大市场。

我主要看的是第二部分:人性化的界面。整本书的结构是,从比特到界面,再到生活。人性化界面这部分是对前面比特时代的一个更具体的深入,同时为最后一部分数字化生活做铺垫。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创造完美的人性世界为什么“数字化生存”如此辛苦?

其实电脑并不复杂,数字化生存也不需如此辛苦。计算的发展速度飞快,但直到最近,我们才获得了足够的成本和低廉的计算能力,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其用来改进与电脑的双向交流。过去,把时间和金钱花在用户界面上,会被认为是愚蠢而浪费的行径,因为电脑的运行周期太宝贵了,应该把它全花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花在人的身上。

用飞机失事的例子来说明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性。在界面设计中的两种发展方向,一个是分时技术,一个是电脑制图技术,天底下没有一种最佳的界面设计,因为人是互相不同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的。作者提出自己对未来界面的设想,他的梦想就是,电脑变得更像人。作者还预测:未来,今天我们所谓的“代理人界面”将崛起成为电脑和人类互相交谈的主要方式。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些特定位置上,比特会转换为原子,而原子也会转换为比特。无论这种转换是通过液晶传输还是语音发生器实现的,界面都将需要不同的尺寸、形状、颜色和语调,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能够感应的东西。

电脑变得更像人,哪里会发生变化呢?首先从图形到虚拟的现实,让电脑看得见和感觉,让电脑聊聊也就是让电脑能说话,在电脑语音系统方面的改变。最后一部分,少就是多,以一个老练的英国管家的例子说明,如果你有一个什么都会做的管家,你还要那么多其他的管家干什么呢?这个比喻很精辟,形象地表明作者对界面代理的期望。

第三部分,指出所谓后信息时代,其根本特征在于“真正的个人化”。个人化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丰富化,还包含人与环境之间恰如其分的分配。其中,机器扮演的角色是使这种配合能够接近过去没有机器时的自然与和谐,指明在数字化氛围中如何更好生活的方向,并指出本文核心思想,即数字化生存的四大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

数字化生存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以及每时每刻都与电脑为伍的生活状态。作者本人也说过,“在浩瀚的宇宙中,数字化生存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该书的最大价值即在于数字化环境下人类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描绘。在新模式下谁服务谁?在巨大的信息量中怎样获取到对自己价值最大的信息?

正如尼葛洛庞帝所指出的,“预测未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敢于想象,才能创造。





https://m.sciencenet.cn/blog-545920-843056.html

上一篇:《论教育场中的技术》读书笔记
下一篇:数字化生活

1 陈小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