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上海外滩踩踏–对“自发聚集”风险识别不足致应急无力 精选

已有 10406 次阅读 2015-1-1 13:59 |个人分类:广义安全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风险识别, 上海外滩踩踏

对“自发聚集”的潜在风险也应识别和管理!

150101 李健

据网络报道,昨晚上海外滩并未举办4D灯光秀倒计时活动,而是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自发”前往外滩,致数万人聚集。(注:4D灯光秀从2011年已连续举办三年,2014年决定停办,而转为在外滩源凭票入场、缩减规模,这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欠缺的是“停办”决定应广为告知,并告知其中的风险考虑。


踩踏事发前的人群状态,已暗藏巨大风险!危险信号!但未采取应急动作(等想应急时已无力)。。。直至踩踏发生!


图为事发地,外滩18号门前情况,左侧两个红框处为上下平台的楼梯,右侧即为外滩18号大楼。

http://news.ifeng.com/a/20150101/42844156_0.shtml?wratingModule=1_9_1


问题可能就出在这,既然活动停办,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也未充分准备和给予重视(报道说,警方未封路和交通疏导),或者说,活动停办的目的或是为了避免大规模人群聚集的安全风险。但相关部门未能预料到的是,人们“自发”聚集能达到如此大的规模,而且当风险逐渐增大,无意识、也未采取果断措施疏散人群,致使踩踏最终发生所以说,踩踏事件暴露了相关部门对“自发聚集”的潜在风险识别不足,缺乏动态监控,等聚集规模达到失控状态时,即使再完美的应急预案也很难发挥作用了。

 

以下为转载南都记者现场亲历,记录了踩踏的发生过程。注意23:50分时,“警察越来越多的赶到事发地点”。。。。。。 这个时候“应急”已变得苍白无力!

 

——12月31日深夜23时许,南都记者郭现中随着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走向上海外滩,准备迎接2015的新年倒数。在和平饭店楼下附近靠近黄浦江的观景平台上下楼梯处,上行和下行的人群拥挤成一团,随着人群的不断涌来,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记者意识到危险性在增大想要抽身离开,但因为人群太过拥挤,使得前进和后退都变得极其困难。



——23:30,开始有女人尖叫和孩子的啼哭声,不安的情绪在迅速蔓延。记者也开始有不祥的预感,在此时打给朋友的电话里,他直言感觉很危险,担心发生踩踏事故。挂完电话,他看到了2米外的一个垃圾筒,后涌来的人群也正好把他涌到了附近,在努力踩上之后,又奋力攀上了近两米高的围墙。上去之后依然是拥挤不动的人潮,他只能待在墙头,在和旁边的几个年轻人一起拉上几个人后,墙头处也再无一寸容身之地。



——23:34分,楼梯最低处忽然有人被挤倒,附近人们一边试图拉起他们一边大声呼喊:不要再挤了!有人摔倒了!可惜的是这点声音都被淹没在上面不断涌下来的人群的嘈杂声里。于是,下面更多的人被层层涌来的人浪压倒,情势开始失控。



——23:40分,眼见下面的人处于危险,站在墙头的几个年轻人就开始号召大家一起呼喊,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后退!后退!后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并开始一起挥舞起双臂,不停的做着后退的手势。楼梯上端的人群察觉到了下面的危险,下流的趋势开始减慢并停止。

——23:50分,上端楼梯口处人群疏散了一些,在腾出一些空间后,开始从上往下拉起倒地的人们。与此同时,警察越来越多的赶到事发地点的,也试图从下端往外拉拽被压得动弹不得的人们,但是根本拉不动。最靠近墙根的一个红衣女子伸出一只手拉住警察,不住地哀求救救她,救援人员在多次努力无望后也只能一边安慰她一边鼓励她再坚持一会。




https://m.sciencenet.cn/blog-903722-855618.html

上一篇:佛山爆炸17死与上海踩踏35死,就这样跨年?
下一篇:从工业安全“变更管理”角度看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21 吕喆 董侠 刘敏 陈筝 王春艳 杨正瓴 刘新建 张骥 彭渤 麻庭光 张能立 罗帆 刘淼 汪晓军 戴德昌 郑爱萍 李宇斌 biofans zdlhsh gaoshannankai lbj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