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hasticCont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chasticContr

博文

Investment Bank

已有 3086 次阅读 2015-1-9 21:0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融资包括股权,债权两大类。
股票下跌,企业没有还本付息压力,还不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买股票的投资者有赔钱的准备,杠杆率不会很高,也不会引发投资者破产。银行的高杠杆经营也不会在波动性强的股市下大注。所以,股市下跌的直接冲击力还是有限的。
债权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各种债券。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等普遍使用高杠杆挣取利差的机构。大规模信用问题对这些机构产生连锁反应。传统银行业的吸存放贷款本质就是杠杆债权投资,影子银行不受资本充足率的制约,杠杆更高。在债权市场出问题,直接伤害巨大。
高杠杆行业的死穴就是对短期融资过度依赖。货币市场的基金经理的任务是多挣利息,还要随时变现,因为客户随时可能提款。短期国债安全,但是国债市场容量有限,到期时间也不够灵活,所以自然跑到回购市场。资金不多的时候,当然会考察交易对家的风险问题,但是市场上钱太多太多的时候,为了疯狂多挣利息,就不挑了。
信用收紧的时候,杠杆降不下来,那就等死吧。
降低杠杆的办法无非三个:
1. 变卖资产,降低分子
2. 股权融资,增大分母
3. 整个卖掉。
信用风险大的时候,卖不掉。唯一活路就是找个大款卖点,大款用钱来顶。
几大金融机构的境遇很有意思(电影 too big to fail)
Bear Stearns最先出问题,它在固定收益业务上很强,尤其是住房贷款和相关债券市场,在次贷和CDO市场有重要地位,并且第一个将大量自有资金投入结构化产品自营交易。因为其下两个次贷相关对冲基金崩盘,导致07年年底S&P
将其信用评级从AA降为A。次年三月,股价狂泻将近一半,杠杆率飙到了100多倍。投资者此时企图撤资。98年Bear Stearns拒绝出钱援助LTCM,这次轮到自己倒霉了。最后是JP Morgan的Jamie Dimon打了个98%的折扣收购了Bear Stearns。股票投资者赔光了,债权投资者全身而退。
Fannie Mae, Freddie Mac的作用本来是积极的,就是为民众买房提供贷款便利。这事本来银行也能做,但是两房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半国有性质,有政府的隐形担保,融资成本低。两房的盈利模式很银行一样,也就是利差加杠杆。多数稳定的大银行的评级都是AA,不是 A也不是 AAA,就是因为杠杆跟信用风险的tradeoff。但是两房有政府隐形担保,怎么样都是AAA。其实很多投资银行的结构债券也贴上了两房的标签,也就是两房靠特殊地位做与按揭无关的担保,赚保护费。07年底两房杠杆率达到60多倍。08年经济出现衰退,部分优级房贷也出问题,投资者开始抛两房股票,两房融资成本上升。政府迫不得已出手救了。如果不救,按揭市场垮掉,持有两房债的金融机构也得垮,还有大量两房债的海外投资者受损失,如果他们撤资,美元资产价格面临全面崩盘。这次美国政府对两房的拯救的结果一样是债权投资者全身而退,股权投资者赔光。同时,美国民众认为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救华尔街救外国投资者。美国政府也是面对舆论压力,同时确实也意识到必须与金融界划清界限,防止moral harzard.


 
Lehman Brothers的破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导致的。Lehman Brothers其实在07年第一波次贷危机中由于使用大量衍生品对冲,避免了重大损失。可是当时的老总Dick Fuld放松了警惕,没有减仓,反而认为能抄底,增持了某些房贷资产。08年上半年房贷问题曝光,杠杆率达到70倍。其破产之导火线是韩国的korea development bank 。本来KDB打算收购Lehman Brothers,但是看到两房股东权益被牺牲,包括Bear Stearns的例子,没人敢当股东了。得赶紧找买家。Citi当时受损很厉害,而且本身投行业务也还可以,购买Lehman Brothers没多少价值。Bank of America出场了,可是BOA看中了Merrill Lynch,因为BOA的老总最注重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而Merrill Lynch的销售网在投行里最大。于是找到了英国的Barclays。最后却因为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根据英国监管法,并购案需要股东投票通过才行,这需要时间,但是Lehman Brothers撑不了。于是,150多年的Lehman Brothers破产了。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作为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本来靠人寿,财产等传统保险业务起家,后来也涉足金融服务业,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CDS,CDS本质就是债券保险。叫保险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所以就取名互换。AIG有个很大优势,它的信用评级是AAA,做衍生品交易不出具抵押。越玩越起劲,买保险的也开心,有了AAA的AIG的保险,手上的债券就安全了。08年结构债券违约率升高后,AIG出现大规模亏损,不过AIG有钱,只是差流动性。AIG四处找钱,可是一查帐,发现AIG的次贷资产比Lehman Brothers高了一倍。融资融不到,这时候,三大评级机构Moody's, S&P,Fitch同时降低了AIG的信用级别。财政部Paulson拒绝拯救。但是AIG破产,首先从它手上买信用保险的各银行受损严重,另外整个保险业也面临挤兑,当时AIG的子公司情况都还稳定,再者投保的百姓利益也受直接影响。所以Federal Reserve和财政部最后还是出手救了。AIG平时借款利率是在LIBOR基准利率左右,而政府紧急贷款的利率高了8.5%。除此,政府获得了80%的股权。股东权益再次抽干,向AIG购买保险的各银行毫发无损。
金融系统,靠的是信心。 其实很多其他事也是如此。

净资产回报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率。
比如中国移动走的是高利润的路线,大型超市靠的是高资产周转率,对冲基金靠的就是高杠杆。
国家层面也能看到高杠杆: 外国大量买进美国债权类资产,美国又用这笔钱对海外进行股权类投资。美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对冲基金,利用别人的低息发展自己的企业。
对冲风险+高杠杆
套利常规两手段(不包括高频交易):
1. 例如一些基础建设工程投资周期比较长,融资方式以长期债券为主,而买方投资者多为保守的富人,喜欢利率风险小的短期债券。这里就出现供需不平衡,套利者可以一手购买长期债券,一手发行短期票据。
2. 通过历史数据找出影响金融产品价格的风险因子,然后就可以根据各自特点,用对冲手段剔除掉不想要的风险因子,从另外那些剩下的因子中获得超额回报,再用杠杆放大。超额回报来自认为偏离正常价差的金融产品会回归历史正常值。
一旦整个市场全部呈现高杠杆,流动性收紧,资金链就断,全部出问题。人性的贪婪就可以做到如此,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一堆数学高手的产品创新的帮助下。犹如不停的用积木搭房子越搭越高越搭越高,或者平静的海面下已经是暗流激涌。一点风吹草动就完蛋。
曾有一种风行一时的策略:追涨杀跌,越跌越卖,以保在行情好的时候不踩空,行情差的时候损失不超出限额。此策略实为二叉树方法提出者的策略。看期权定价公式的几个希腊值不难看出这个策略的来源。不过亏得很惨。
另一个就是著名的诺奖得主参与的LTCM.净值不到五十亿美元,利用杠杆拥有了1200多亿。核心策略也是利用价差回归的预期。
另一数学大师西蒙斯的手段主要靠高频捕捉短暂的价格波动,他认为市场的异常状态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暂的,随时都在买入卖出卖出和买入。
总体来说,靠β挣钱属于撞大运,靠α是真功夫,也就是不管行情好坏都能赚的本事。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13200-857901.html

上一篇:Portfolio theory from Hilbert space
下一篇:论哲学史上的旧形而上学的挽救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