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分析“透明计算”,提升判断力

已有 2967 次阅读 2015-1-26 23:28 |个人分类:一日三省|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透明计算”获得一等奖,引起大家关注。许多人表示“透明计算”不应该获得一等奖,水平不足。但为什么又获得了?其实需要仔细分析对外宣传的内容,特别是获奖公告。先看第一条吧(蓝色为公告内容)。


 (1)提出了时空扩展冯•诺依曼结构和透明计算模式。前者将原来计算机的内部
总线扩展为外部网络,在空间上解除了指令计算和存储的紧密绑定,在时间上将指令
的计算和存储由“串行”变成“并行”。

 

第一:冯.诺依曼结构没有限定必须是计算机的内部总线,人家没提。“冯.诺依曼结构”是一种逻辑描述,不是说只有“冯.诺依曼”当年研制出来的那台机器才是“冯.诺依曼结构”。本段隐含了“冯.诺依曼结构”限定了计算机的内部总线”。这属于自己树靶子,自己评论,很低级的手段。


第二:发明都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冯.诺依曼结构”与“透明计算”的领域和范围不一样,没法比较,就像袜子和上衣一样。

  “冯.诺依曼结构”最直接体现是CPU的指令集。“透明计算”是另一个领域的发明,不涉及真实CPU指令集,也不涉及真实CPU输入、输出和逻辑运算。

   我认为发明人“借用”了“冯.诺依曼结构”的概念。“扩展”和“借用”很容易混淆。比如爱因斯坦扩展了牛顿力学。如果把“牛顿力学”用在社会学领域,就是“借用”。汽车加上安全带是对汽车的扩展(从安全方面来说)。如果在高铁上采用了安全带,那就是“借用”。搞出汽车安全带的人是个大发明人,但是用在高铁上并修改了一下,就认为是大发明,就很搞笑了。

  “透明计算”借用了“冯•诺依曼结构”的概念来描述自己的系统,然后又根据需要做了扩展。因此应该说是先“借用”,后“扩展”。如果一位社会学家因为应用了“牛顿力学”的概念,并有针对性的做了修改,就说扩展了牛顿力学,这怕是笑话。


第三:所采用的方法很普通。根据张院士的PPT,知道了他们的工作原理等同于虚拟内存。虚拟内存一般是放在磁盘,张院士的虚拟内存可能是在另一台机器上。实话说,虚拟内存原理也没有规定一定放在本地,完全可以通过NFS(网络文件系统),在linux下搞个文件形式的虚拟内容。


第四:所采用的方法也类似于虚拟设备。CPU访问设备(CPU也不知道是设备,还是真实的内存,因为操作系统对CPU呈现出同一个界面),需要执行驱动程序。只要驱动程序表现出像个设备,操作系统也不管。


   至于后面描述,属于透明计算所追求的要点,云计算、网格计算都可实现。

   IT领域正快速发展,“透明计算”也不是独立成长,肯定吸收借鉴了很多别的成果。这些内容还是说清楚好,别像富士康天天说自己生产了多少先进水平的iphone6,其实就是一个组装厂。


    后者以用户可跨平台自由选择服务为中心,把计算还原成“服务透明、用户定制”的跨设备、跨平台的个性化服务。基于透明计算还提出了独立于操作系统的新型安全计算构建理论。透明计算得到了国际上英特尔、IBM 等公司的采纳,被英特尔公司总裁称为“代表了下一个计算时代”并作为战略之一实施。美国工程院院士Jack Dongarra(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 评价标准Linpack 作者)在论文中将透明计算列为与云计算、网格计算、效用计算并列的 “大规模服务共享”的方式之一。


   英特尔公司总裁称赞一下,就不得了,这是“外国月亮圆”思想的表现大公司、巨头称赞我们了,就是巨大荣誉,就应该在中国得一等奖。这是什么思想。

   “并作为战略之一实施”是怎么实施的。是我们出钱,还是Intel出钱。既然已经实施了,是不是有收益了,实施到哪个步骤。这句话太虚。

   并列的 “大规模服务共享”的方式之一,非洲一些小国在某些联合国大会上与美国、俄罗斯、中国并列,没有人会认为他们像中国、美国一样。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46-863042.html

上一篇:为什么“透明计算”——很容易明白的说明
下一篇:不用拉“麦肯锡”这杆大旗——谈“麦肯锡:中国债务达GDP的282%

8 赵美娣 黄兴滨 姜咏江 汪晓军 李永丹 huangnigang1 yewen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