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投递外刊引用自己的文章该注意什么? 精选

已有 24826 次阅读 2015-8-1 08: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最近受理PLOS ONE的一篇稿件,邀请的审稿人中有2个老外,这两个老外都是该领域的大牛,老外给的审稿意见非常细致,让人感动---虽然这个审稿意见是要拒掉作者的稿件,根据PLOS ONE的政策,该投稿是可以考虑给修改机会的。我最近给PLOS ONE的高级编辑发邮件批评他们的录用和出版政策有问题。

    1)PLOS ONE 不强调创新是不对的。我认为稿件必须有一定的Novelty才值得进一步考虑,否则就去发科普和综述。虽然PLOS ONE 告诉审稿人在审阅稿件的时候不必注重创新,只要内容完整,技术合理可靠即可。但审稿人在评阅的时候还是首先看创新性。

   2)语言阻塞问题。投递到PLOS ONE的稿件特别是国内稿件都基本面临语言润色,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求助专业翻译公司或者母语是英语的学者来润色。我对此提出了批评,因为稿件能否读得懂是审稿人说了算,毕竟还有一个专业问题,管理编辑不能干预太多,否则就有和翻译公司合伙捞钱的嫌疑。比较搞笑的是我曾经投稿到PLOS ONE,觉得稿件内容比较满意就找专业公司润色了,然后投递过去被枪毙说语言太poor,没创新被拒了。

  3)高额收费问题。虽然该期刊说可以打折,但能被批准的可能性和额度有限。我建议PLOS ONE 要下降出版费比如1个版面50美元-----这个和国内的《物理学报》的版面费差不多,可以接受。

 4)稿件处理界面不友好。 在系统内找审稿人和审稿人提交评语不能匿名给编辑。该审稿人私下给我发邮件说他对该稿件的感受,因为他不想言语上刺激作者。


      其中一个审稿人(在Science上发过文章第一作者)说作者在稿件里列了自己很多文献而且还是这个领域的,让他在评审稿件中感到很大压力,说作者列那么多自己前期的文献完全不顾审稿人的感受。并问我作为学术编辑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建议作者投递各类稿件的时候适当介绍自己的前期工作,只引用1到2篇自己最相关的工作即可。如果是原创的工作,引用参考文献的数字不能太大。

   

   



https://m.sciencenet.cn/blog-60980-909767.html

上一篇:期刊排行,追捧一些期刊,贬低唾弃另外一些期刊?
下一篇:年轻人如何成为正规国际刊物的学术编辑---自由之路

13 孙学军 徐耀 陈辉 许培扬 霍艾伦 王恒通 曾春华 翟远征 范毅方 xubaiduo qzw zjzhaokeqin bath227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