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十年转一向 精选

已有 7348 次阅读 2016-1-4 15:40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十年转一向, 安全科学理论

十年转一向

   许多影视明星改行可以来一个华丽的转身,但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方向转变却绝对不是那么简单。俗话说说,十年磨一剑,改变研究方向也需要十年磨一剑精神!许多人心理想改变研究方向,但行动上很难做到。因此,选定研究方向非常重要,选了一个方向再改另一个可需要花很多年的功夫才能积累出来。这是我的体会。

个人198112月于原中南矿冶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留校以后,之后近20年时间里,主要在做一些矿井通风与安全、粉尘控制理论与技术、矿山防火防爆等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这些内容可算为行业安全或矿山安全领域,但实质上更属于采矿工程领域。这个研究方向不是我自己选择的,是历史为我做的选择,因为1977年考大学志愿服从分配皆别无选择。

直到2002年,个人由于工作需要负责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和负责申报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时,才开始比较系统思考安全人才的培养体系问题。2004年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学科建设分委会副主任,并承担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论证”的执笔工作和相关的研究课题时,使自己需要比较系统思考安全学科的建设和安全科学方法学的问题,也了解了安全学科的上游领域有很多空白可填。与此同时,在与长期从事安全学科建设的刘潜先生学术思想影响下,逐渐地进入了安全科学理论和安全文化的研究领域。在此期间和之后的数年里,我与研究生一起发表了数十篇安全科学基础研究的论文,但其研究层次总感觉是业余爱好的水平,在许多同行的眼里,自己更像是以前一直在做的非煤矿山安全科技人员。

时间进入到2011年,经过六七年的潜心努力,自己终于出版了第一部与以前老本行完全不同的安全科学理论著作《安全科学方法学》,该书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研究进入了安全科学领域;时间跨入了2014年,我的安全科学方法系列著作《安全统计学》《比较安全学》又相继出版了,自己从事安全科学研究的思想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被同行所认可;去年又有幸作为项目负责人与北京矿大傅贵等老师一起申请到了一项真正属于安全科学基础领域的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安全科学原理研究”,我的安全科学理论研究方向才算有了国家层面的课题,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自己成功地迈入了另一个研究方向。

安全科学理论是自己从业余转向专业的研究方向,也是自己经过多年工程实践研究后,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而选择的新研究方向,这个研究方向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平台支撑,可以不分白天黑夜思考,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也适合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而且只要身体还能够思考工作就可以长期坚持做下去;个人体会,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的难度比安全技术基础研究的难度更大,但其学术价值比技术成果更高,因为其研究成果是可以编入教科书流传下去的;过去第一个研究方向的二十年研究实践尽管与现在的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对现在开展理论研究却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016年以及之后的时间里,我将不惜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科学理论的研究之中,因为本项研究是我未来生涯最想为之奋斗的事业和梦想。

哈哈,突然想起文革时候每学期开始老师总要同学们写一篇表决心的文章,此篇博文也算是自己2016年新年的决心书吧,同时也作为2016年开年的第一博!

附:安全科学理论研究部分中文文章目

一、【安全学科建设系列】

  1. 吴超.论建立我国安全管理硕士教育制度[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28(9):41-45.

  2. 吴超.论安全管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2(4): 564-566.

  3. 吴超.关于设立“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21(5):34-36.

  4. 孙华山,吴超,刘潜,吴宗之,杨书宏.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16(10):56-66.

  5. 吴超.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 17(11):5-15.

  6. 吴超,王婷.安全统计学的创建及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7):3-11.

  7. 吴超,易灿南,胡鸿.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17-28.

  8. 吴超,杨冕.安全混沌学的创建及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8):3-16.

  9. 许洁,吴超.安全人性学的学科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8):10-16.

  10. 胡鸿,吴超,廖可兵,易灿南.安全教育学及其学科体系构建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4, 21(3): 109-113+120.

  11. 李珞铭,吴超,邓艳星,石英.安全律师新职业的展望及其知识结构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5.

  12. 吴超. 我国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和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展望[A].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柳州:2011-11-19

二、【安全科学原理系列】

  1. 吴超,杨冕.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11):3-10.

  2. 吴超,杨冕.25条安全学原理的内涵[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3,26(2):42-45.

  3. 徐媛,吴超.安全教育学基础原理及其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9):3-8.

  4. 马浩鹏,吴超.安全经济学核心原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9):3-7.

  5. 张建,吴超.安全人机系统原理理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6):14-19.

  6. 游波,吴超,杨冕.安全生理学原理及其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2):9-15.

  7. 游波,吴超,任才清.安全工程原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2):35-40.

  8. 张一行,吴超.安全多样性原理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4):10-14.

  9. 张丹, 吴超, 陈婷.安全毒理学的核心原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 24(6): 3-7.

  10. 贺威,吴超.安全环境的核心原理研究[A].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诚信管理的实践研究——2014浙江省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16-23.

  11. 谭洪强,吴超.安全文化学核心原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8):14-20.

  12. 李双蓉,王卫华,吴超.安全心理学的核心原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9):8-13.

  13. 周欢,吴超.安全人性学的基础原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5):3-8.

  14. 刘冰玉,吴超. 灾害化学的核心原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 11(4): 147-152.

三、【安全科学方法系列】

  1. 贾楠,吴超.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方法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2):3-8.

  2. 阳富强,吴超,覃妤月.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8):10-20.

  3. 孟娜,吴超.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SMMA)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4):55-61.

  4. 刘琛,吴超.安全心理尺度的三角模糊数学表达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8):16-22.

  5. 廖伯超,吴超.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的构建方法与模型优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3):3-9.

  6. 石英,吴超,阳富强.安全史学的方法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5):3-10.

  7. 曹莹莹,吴超.比较安全学的方法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5):3-9.

  8. 李美婷,吴超.安全人性学的方法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3):3-8.

  9. 石东平,吴超.安全物质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7):16-22.

  10. 阳富强,吴超.安全规划的方法学综述与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3):7-14.

  11. 李顺,吴超.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 11(11): 52-58.

四、【比较安全学系列】

  1. 吴超.中美高校安全类学科专业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246-254.

  2. 易灿南,吴超,胡鸿,廖可兵.比较安全法学的创建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1):3-9.

  3. 易灿南,吴超,廖可兵,胡鸿.比较安全管理学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0):3-8.

  4. 易灿南,吴超,胡鸿,廖可兵.比较安全教育学研究及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1):3-9.

  5. 黄麟淇,吴超.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创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3):3-8.

  6. 易灿南,胡鸿,吴超,廖可兵.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与杜邦安全管理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4):110-116.

  7. 易灿南,吴超,胡鸿.比较安全学比较研究的要素、单元及路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4):140-146.

  8. 钟期进,吴超,刘辉.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4):3-13.

  9. 陈松,吴超.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89-99.

五、【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系列】

  1. 吴超,刘爱华.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建设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5):67-74.

  2. 孟娜,吴超.企业安全文化力场初探[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4:21-25.

  3. 王秉,吴超.安全管理学视阈下的安全标语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9):138-143.

  4. 李明,吴超.关于安全价值工程理论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4):70-73.

  5. 王爽英,吴超.系统安全管理的三维模型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10,(8):30-31+34.

  6. 王爽英,吴超,左红艳.中小型煤矿生产安全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5):1918-1922.

  7. 李芳,吴超.企业生产中应承担的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职责分析[J].安防科技,2011,(2):41-45.

  8. 刘爱华,吴超.区域性四大安全生产指标的宏观预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11(6):250-254.

  9. 王爽英,吴超.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6):65-66+87.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948012.html

上一篇:安全教育的重要方法——氛围感染法PPT
下一篇:学习鉴赏科学模型之美

17 曾荣昌 黄永义 代恒伟 刘全慧 徐耀 于向前 王秉 黄仁勇 李杰 梁红斌 李健 谢平 武夷山 白龙亮 刘严萍 zjzhaokeqin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