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华的活动构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gh 活动构造,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哪天要了你的命,也许……

博文

学术研究离社会应用有多远:看看“主动脉夹层”研究与临床

已有 2666 次阅读 2016-1-20 03:51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研究, 论文, 临床, 北医三院, 主动脉夹层

学术研究离社会应用有多远:看看“主动脉夹层”研究与临床

 

   中科院理化所孕妇在北医三院死亡,近日的网络风暴似乎还没有结束,但是很多说辞却令人惊恐。最新的进展是,死者夫妇开公司套取国家经费。围魏救赵!而早前的一些惊世言论很快就被敷衍过去。其中之一是各种从医身份者宣称,患者因主动脉夹层破裂病因死亡,此病难以症断、难以治疗,按北医三院的说法是“主动脉夹层初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因此,得到不存在医疗事故的结论。

   北医三院是个临床应用部门,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们的研究基地。科学网上一直有人疾呼,靠发论文的研究对中国的发展毫无益处。不妨看看“主动脉夹层”的研究现状和临床现状,看看研究和应用相距有多远。

   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http://www.wanfangdata.com.cn/)搜索“主动脉夹层”,获得的“学术论文”数量是9031,其中在医药、卫生学科分类的是8168。期刊论文7881,学位论文375,会议论文721,外文期刊54。引用最多的一篇是152次,“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应用指南(初稿)”被引用90次。用“主动脉夹层”和“孕妇”搜索,得到18条记录。用"主动脉夹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搜索,获得23条记录。搜索"主动脉夹层""子痫",获得8条记录。

  用cnki知识搜索“主动脉夹层”,学术期刊9315,博士论文102,硕士论文301,会议论文783。搜索“主动脉夹层”和“孕妇”获得8条记录。搜索"主动脉夹层""子痫",获得12条记录。

   看北医三院的科室和专家介绍,产科的专家有主攻"子痫"。用cnki搜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获得2620条记录,其中妇产科学有166条。但是请注意,这个名称是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到北大之后的。而死者的主治大夫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索到24条记录,开设的出诊号有专家号和特需专家号。而对于杰青来说,国内期刊出版物还不算数呢。

   很显然,在目前的评价体制下,北大的教授们的学术产出是很丰富的。对于这些大教授、大专家,如果在临床上用病例的特殊和困难来说服病人“没救”,甚至“该死”,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呢!

那么,这些文章是不是一无用处呢?看两个临床分析的文章如何写的:

主动脉夹层140例临床分析

王燕妮  卿希亮  许锁春  

【摘要】:目的:研讨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及诊治现状。方法:收集1995年5月-2008年2月1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05年3月以前45例、以后9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①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多集中在40~60岁,10~12月发病水平较高。②发病与高血压病、吸烟和马凡综合症相关。③突发胸、腹部剧烈、持续疼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④影像学MRI、CTA和DSA检查是确诊本病的最佳方法,诊断符合率达100%。⑤早期及时确诊,降低血压、心率是关键,手术患者预后好,生活质量较高。结论: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主要为持续剧烈胸腹疼痛,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MRI、CTA及DSA有助于确诊,在有效内科治疗基础上及时手术或介入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临床急诊杂志》 2010年02期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178例术后早期疗效分析

郭伟  盖鲁粤  刘小平  张国华  梁法启  李荣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问题。方法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共对17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急性期76例,慢性期102例;StanfordA型19例,SatnfordB型159例。局部或全身麻醉,在X线透视条件下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经股动脉放置在主动脉夹层第1裂口位置,实现腔内修复。修复后观察真假腔血液动力学变化、内脏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10例分别同期进行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或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旁路术。36例支架型人工血管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而未做血管旁路手术,术后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1.6±23.7)mmHg(1mmHg=0.133kPa)。移植物位于第8胸椎椎体水平以上159例,以下19例。围手术期死亡率3.4%(6/178)。即刻内漏发生率12.9%(23/178)。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和截瘫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5h(0.5~4.3h),平均出血量140ml(30~500ml),平均恢复活动时间1.8d(0.5~21.0d),平均恢复饮食时间1.5d(0.5~9.0d),平均住院时间5.3d(3~18d)。所有受破坏的分支血管修复后真腔供血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无变化。随访1~76个月,术后1个月内漏发生率为6.4%(11/172)。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特点。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华外科杂志》 2005年14期




https://m.sciencenet.cn/blog-73355-951440.html

上一篇:成功生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旁观近期医、法事件
下一篇:第二次高校战略转移?

1 郑小康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