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重磅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精彩抢鲜看 精选

已有 10110 次阅读 2016-6-14 08:3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出版社, 宜居城市,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张文忠

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研究员为首的宜居城市研究小组成员完成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今天在北京正式发布。


发布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多位从事城市地理、区域发展、城市规划研究的院士、专家参加新书发布会,就“宜居城市”建设这一与国家最新的城市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978-7-03-048539-2

2016年6月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是首部中国宜居城市评价综合研究报告,立足以人为本的视角,构建了城市宜居指数,评价和分析了中国城市的宜居发展水平和特征,从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交通便捷性、自然环境宜人性和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六大维度对中国宜居城市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在对居民关心的幸福感和宜居北京建设等热点议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方向。


❀ ❃ 精彩看点 ❁ ✿


一、我国城市宜居性三短板为安全、健康、交通


报告对中国40个案例城市不同维度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比较发现,居民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依次是人文环境舒适度、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


二、直面居民诉求,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1. 中国宜居城市总体评价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2. 中国宜居城市的分维度评价


一线城市的城市安全性评价较高。城市安全性维度评价在6大指标中得分最低,平均值、中位数分别为55.76和55.91分,距离全国宜居指数平均值差距达到4分以上,成为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软肋。但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安全性评价均较高。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评价整体领先。公共服务设施维度整体评价得分较高,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2.38、61.38分,反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居民的基本认可,成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显著优势。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最高的五个城市主要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青岛、成都、济南和昆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得分均超过65分。


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更强。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也相对较高,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1.14、60.06分,获得了居民的基本认可,也是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对优势内容。其中,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最高的五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和南京,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


文化特质提升了城市人文环境舒适性。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1.13、60.80分,成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对优势内容。其中,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和威海等城市,均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抑或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


二三线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较高。40个调查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相对较低且得分较为集中,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59和59.11分,属于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领域。而交通便捷性评价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厦门、苏州、济南、海口和银川等,另外威海、石家庄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高,主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40个调查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相对较低,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24、59.17分,是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瓶颈。在40个案例城市中,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的不仅包括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还包括西宁和银川等西部地区高原城市。


三、调查显示:中等收入人群对城市宜居性的满意度最高


报告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了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其中,20-29岁、40-49岁、本地户口、高学历、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万元以上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四、中国最幸福的城市在哪里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最高的依次是厦门、威海、宁波、济南和苏州。


本文责编:安静。


更多有关人居环境的图书信息,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今日微信:《人,科学地栖居……》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8739-984459.html

上一篇:人为活动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中国科学》杂志社期刊SCI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5 刘四旦 赵保明 杨正瓴 高建国 陈永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