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庆祝弘毅生态农场成立十周年学术暨《中国生态六讲》发布会纪要

已有 4331 次阅读 2016-6-30 16:49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弘毅生态农场, 十周年, 纪实, 中国生态六讲

庆祝弘毅生态农场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六讲》新书发布会纪要

曾彦

十年前,此为荒岭,麦不丰收,沦为村打麦场。十年后,此处成为一个科研型生态农场,培养出的博士后、博士、硕士数十位,留学生数位,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国外广泛认可,“六不用”生态农产品获得全国各地消费者好评。

为庆祝弘毅生态农场成立十周年,本团队组织了庆祝弘毅生态农场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于2016年06月25-26日在山东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召开。期间,蒋高明教授新书《生态六讲》也将在研讨会上发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副研究员刘美珍、助理研究员吴光磊、李彩虹;科研助理曾彦;博士后赫晓霞、郭立月、刘滨扬;博士研究生刘海涛、孟杰、玛德(留学生);硕士研究生梁啸天、王成栋、李立君、岑宇、谷仙、宋彦洁、徐子雯、原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文峰、博士后陈文浩、博士杨升辉;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淑萍、讲师杜宁、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宁堂原、副教授徐玉欣;泰山科学院研究员李宗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资深编辑杨虚杰、编辑能昀;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编审邢东田、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赵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员鲍善芬;广西河池东兰坡豪养生书院总经理呼顺利,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等80人参加了会议。卞桥镇党委书记高庆、蒋家庄村支部书记周京林应邀参加会议。

蒋高明教授对来访的客人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弘毅十年,也是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的十年,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到食品安全问题,农残更少、重金属残留更少的健康农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大化肥、大农药的现代农业,不但带来了存在安全隐患的食物,对生态环境而言,具有不可持续的一面。为克服现代农业的弊端,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弘毅生态农业模式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带来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开始流行。

研讨会上,卞桥镇党委书记高庆首先发言,他表示,这次举办十周年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能到卞桥镇来参观指导,也说明弘毅农场在国内的影响力。蒋高明教授的弘毅生态农场办在卞桥镇,为卞桥的生态农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特别是青储秸秆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缓解了蒋家庄及周边村子的秸秆焚烧问题。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编审邢东田指出,蒋高明教授是真正做实事,扎根一线的生态学家,其十年的生态实验有力的抨击了社会上对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会低产甚至绝产的不实言论,蒋高明教授的土地产量不但能达到持平,某些作物甚至可以高于常规农业的产量,这对中国的生态农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值得很好地推广。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著名营养专家赵霖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目前人类对待疾病采取对抗的办法,已客观形成了病人越治越多,医院人满为患的先生,是医患矛盾的源头。他从健康饮食角度出发,指出未来人类对待疾病应从食物的源头抓起,他对弘毅生态农场采取“六不用”做法生产出优质安全的食品表示赞赏,认为弘毅农场的食品具有重要的医疗营养与健康恢复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在研讨会上讲到,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民众重视,常规性的农药化肥农业受到质疑,农村面源污染及农产品农残问题一直是广受争议的话题,而传统与科技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受到追捧,受限于理论数据的支持,并没能更好的推广出去,蒋高明教授的实验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缺,希望此次会议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能把弘毅的经验共享给全社会。田松教授发言中的两句话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他说,“现代集约化养鸡场的速成鸡只能称其为“鸡状物”,农田里长的不是食物,种地还有什么意义?”

研讨会期间举办了蒋高明教授新书《中国生态六讲》新书发布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点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杨虚杰副社长、能韵编辑介绍了新书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陈文峰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宁堂原教授、山东大学张淑萍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美珍副研究员、博士后赫晓霞、刘滨扬等分别从各自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生态农业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成果,内容涉及豆科固氮微生物资源开发、不同耕作制度的增产潜力、乡村自然资产与评估、草原水分利用效益、乡村垃圾问题、苔藓植物应用与雾霾防治等。各位专家学者根据自己对生态农业的理解提出各自的看法,博士生和硕士生们则汇报了各自的的实验成果,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会议持续两天。

会议期间,弘毅生态农场特意其 “六不用”主粮、蔬菜、杂粮及农副产品,安排每顿食物都是农场自产的生态食品,如馒头,米饭,小米粥,咸鸭蛋,黄瓜,西红柿,土豆,豆制品,鸡蛋,苹果,李子,土鸡,牛肉,喝着山上运下来的泉水。弘毅农场与众不同的食物口感让会议代表们赞不绝口。




附会议日程安排如下:

6月25日上午

8:30—9:00 开幕式(蒋高明致辞,县镇领导讲话)

9: 00—10:30  新书发布会 (主持人:田松教授点评:刘华杰教授,杨虚杰编审)

           《中国生态六讲》

10:30—12:00 会议报告 主持人:宁堂原

蒋高明研究员:

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可从源头解决食物安全与环境保护双重难题:弘毅生态农场案例研究

邢东田(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编审):生态农业与市场环境

赵霖(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生态农业,重建土地尊严

陈文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根瘤菌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6月25日下午

学术交流活动

14:30-15:45 主持人:刘美珍

宁堂原(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Diversity tillage systems are important for high-yieldsustainabilit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张淑萍(山东大学副教授):中国东部传统乡村关键自然资产的经济评估框架

赫晓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生态脆弱地区的农村垃圾问题及对策建议

郭立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蚯蚓堆肥在农业系统中应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Mahmu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EFFECTS OF DIFFERENT CROPPING PRACTICIES ON THE DYNAMICS OF WEED POPULATION IN AN ORGANIC FARMING SYSTEM

梁啸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不同叶面肥对大豆产量、品质与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15:45-16:10 中场休息

16:10-17:50 主持人:陈文峰

刘美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榆树疏林蒸腾耗水初研究

王成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榆树疏林和草地凝结水发生规律及其作用

孟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有机苹果园生物多样性、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研究

李立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有机种植模式下的苹果产量与营养品质研究

程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土壤盐渍化对苦豆子生长特性与生物碱积累的影响(视频播放)

6月26日上午

学术交流活动

9:00-12:00 主持人:赫晓霞,吴光磊

吴光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半干旱区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李彩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一氧化氮对冬小麦抵抗臭氧胁迫的作用研究

刘滨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雾霾天气与苔藓植物群落间的相互影响规律

刘海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有机种植模式下作物高产机理与效益分析: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谷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不同杂草处置方式对农田杂草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宋彦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不同农业栽培模式对我国北方主粮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原寒(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模拟氮沉降对苦竹林土壤PH和盐基特性的影响

徐子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弘毅生态模式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曾彦:弘毅农场科研管理与平台服务

6月26日下午

14:30—16:00

弘毅农场参观,体验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助理、办公室主任)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987767.html

上一篇:城市小区菜贩抱怨生意难做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我们所看到的弘毅生态农场和观感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