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里约奥运随想:悲情大马羽球

已有 4113 次阅读 2016-8-25 12:01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中国, 奥运会, 羽毛球, 马来西亚, 里约

如果没有林丹,马来西亚华裔国手李宗伟可能是21世纪初最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林李之战的巅峰对决持续国际羽坛十多年,成就了“超级丹”的辉煌,也写下了李宗伟“败者为王”的传奇。伦敦奥运以后,林丹属于半隐退的状态,李宗伟也陷入禁药风波,国际排名双双大幅度下滑。为了兑现“里约再战”的诺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双方拼命拿积分。最后已经三十余岁“高龄”的林丹与李宗伟在里约奥运会中羽球男单半决赛中提前相遇。在可能最后一次的“林李大战”中,李宗伟终于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战胜了林丹。

李宗伟一度成为可能是最接近奥运金牌的马来西亚人。作为羽毛球强国,马来西亚获得的奥运奖牌几乎全部来源于羽球。大马3000万人非常渴望一枚羽毛球奥运金牌。精神上的重压使大马球手夺金之路更加曲折,里约奥运会大马羽球男子和混双项目全部进入决赛,但只带回来三面银牌。

中国仍然是世界羽坛第一强国,当然如果中国羽球的统治力更强,东南亚国家(主要是印尼和马来西亚)离奥运金牌会更遥远。里约奥运中国羽球表现差强人意,在女双和混双目项意外连连,接连出局,只获得一枚铜牌,女单一姐李雪芮半决赛受伤退赛,止步于四强,西班牙和印度运动员史无前例的获得了奥运羽球女单冠亚军。而赛前并不被人看好的傅海峰/张楠、湛龙成功夺冠,捍卫中国羽球荣誉。

湛龙崛起的背后,是李宗伟不变的落寞。李宗伟——这个距离奥运金牌最接近的大马羽球国手还是没有改变命运,拼尽全力打赢了可能是最后一次林李对决,在羽球大满贯中首次战胜了林丹,但是那仅仅是半决赛。毕竟已经是三十多岁的老将,在林李之战这样的巅峰对决后都很难很快恢复,在随后举行的三四名和冠亚军争夺中,林丹和李宗伟都不敌更加年轻的对手,林丹无缘奖牌,以一个第四名的成绩结束了很可能是自己羽坛绝唱的里约之旅。而中国新一代羽球国手——湛龙在决赛中战胜了李宗伟,改变了为人诟病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关键时刻顶不住”的形象,以胜利实现了中国羽球和自己的救赎。但大马羽球的悲情还要持续若干年,特别是当周边的印尼、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已经纷纷收获奥运金牌的时候。大马羽球的落寞就显得更加悲情。

 

赛后,李宗伟含泪向3000万大马民众道歉。称自己没有实现3000万马来人的“金牌梦”。对于连续三届奥运会均收获银牌的事实,老将李宗伟显得十分沮丧。奥运生涯以三枚银牌宣告结束,失落的李宗伟走向赛场边的大马媒体,面对镜头他说:“对于再次收获银牌的结果,我必须接受。非常抱歉,让大家失望了。但我已经尽力了,不得不承认谌龙表现的更好”说到这里,李宗伟眼眶早已湿润,对于3000万大马人民的“金牌梦”来说,这一次,又将落空。
虽然,李宗伟对比赛状态比较满意,“今天决赛的发挥要比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世锦赛都要好,虽然最终比赛没有顺利拿下,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对于输球原因,李宗伟总结道:“谌龙在比赛中救了不少球,打法成熟,而当我在首局领先时,他改变打法及时调整状态,也是他实力之在。”对于四年后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是四届元老的李宗伟说道:“我现在还没有考虑这些,我会在明年世锦赛之后视我的状态而定。不过,我可能会将2020年参加奥运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虽然马来西亚队在里约只收获了三枚银牌,在羽毛球男单决赛的第一时间,马来西亚首相纳吉说道:“虽然宗伟没有赢球,但他展现出一种令人骄傲的打球风格,我相信全马人民和我一样感到光荣。”后来,纳吉还在社交网络上写道:“李宗伟,精彩的比赛!无论奖牌是什么颜色,你是我们大马人民的英雄!恭喜!”

羽球运动员的体育寿命实际上很长,但是四年后林丹和李宗伟已经接近不惑之年,在中国和马来西亚这样的羽球大国,很少有球员打到这样的年龄。

不说再见,作为极富个性的80+中国羽球明星,他的军礼、他的性感文身、伦敦夺冠后的绕场狂奔都给赛场和屏幕前的观众、给亿万羽球爱好者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林丹的羽球生涯极具有传奇色彩。面对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林丹一路走过,并不孤单,因为谢杏芳和李宗伟。



https://m.sciencenet.cn/blog-595119-998594.html

上一篇:里约奥运随想:老二雄起
下一篇:印度人民爱好运动

2 吕喆 吴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