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只有活着,才能更好地贡献 精选

已有 9574 次阅读 2012-1-13 08: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

只有活着,才能更好地贡献

喻海良,2012-01-13

    今天科学网头条“考研考出胃癌,值不值?”真是让人深思。虽然,就这个学生而言,得胃癌晚期,肯定非一朝一夕吃方便面之过,但它让人想到的是作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也似乎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据报道,20094月,东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李老师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离开时4220112月,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陈老师得癌离去,走时刚刚42岁;20117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发育与疾病实验室研究组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老师也匆匆地走了,时年44年。记得200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考核的时候,所有实验室主任都害怕被评为末尾而淘汰,都希望争取优秀获得更多资助。由于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到一年间,二十多个实验室主任中有4位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让人心疼的案例。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感叹,多好的年龄,多好的人呀,应该有多好的未来,多大的成就,怎么就走了呢?

    据统计,中国普通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中国普通百姓平均寿命为71.8岁;中国副部级以上干部和院士平均寿命为92多(以前为81岁)。从这个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很多知识分子一直在追逐成为高级干部和院士,以脱离“58”怪圈,也可以看出国家基层科研人员、知识分子的压力之大。

    为什么基层科研人员压力大。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就普遍现象而言,基本上都曾面临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首先,科研考核压力。国内这方面的考核可谓五花八门。论文数量、质量;专利申请、授权、应用、产业化;科研基金项目申请、结题、鉴定、获奖;教学内容、满意度、获奖;实验室建设、创收、考核;各种头衔的争取、服务等等。第二,科研本身压力。为了好的科研结果,有时候需要熬夜,有时还天天快餐、方便面等。另外科研环境、危险度、周期等。本人也曾面带护具熬夜在工厂进行检查工作。第三,家庭压力。父母妻儿等均认为我们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理所当然就应该有好的收入。须不知,中国科研人员的收入在各行各业平均水平中属于偏低的。作为大学教师的我,曾经感叹自己的收入不如幼师的收入高。第四,应酬。在国内工作,似乎离不开应酬。各种领导视察需要陪同,晚上还需要请客吃饭;各种同事好友新婚办宴,均需要出席掏腰包。有时候,就连做试验,还需应酬很多人。

    由于科研考核和本身压力,科技工作者需要承受内在和外在的压力;由于家人的误会不理解,科技工作者的压力无法释放;由于增多的应酬,在各种压力下,进一步腐蚀身体。以我以前工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60多人的小集体,4人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10多人离婚,另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腰椎病患者以半数记。

    毛主席时代,我们的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现在,我们把口号修改为“为祖国健康工作40年”; 而有些科技工作者只能做到“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

    我们的高干、院士们现在的劲头是“为祖国健康工作70年”。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想说,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太大了,需要爱惜自己,继续工作。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更好地科研工作,更好的做贡献。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889-528521.html

上一篇:“犯错”是年轻人的特权,但不能亵渎“特权”
下一篇:我第一次在海外过年

45 王涛 丁甜 孙学军 刘艳红 施泽明 马磊 刘洋 张玉建 汤奔阳 吕喆 陈建军 褚海亮 金小伟 王修慧 谢强 庄世宇 彭友松 曹聪 刘剑 徐东 梁建华 翟远征 李斌 段庆伟 吕洪波 熊伟 张文增 徐耀 曹俊兴 黄林科 惠小强 张晓锋 鹿露露 xuqingzheng hangzhou zzjtcm zhouguanghui 者仁王 zhangcz07 luxiaobing12 sidaling xqhuang iqingjiao yewen silent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