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爱智慧”的“聪明之学”与“爱功利”的“聪明之学”——再读培根《新工具》笔记(4)

已有 4205 次阅读 2010-8-15 02:42 |个人分类:西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聪明之学”

 
 
培根:《新工具》,许宝骙译,商务印馆,1997.
 
人类知识和人类权力归于一;因为凡不知原因时即不能产生结果。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而凡在思辨中为原因者在动作中则为法则。
 
说到人类要对万物建立自己的帝国,那就全靠方术和科学了。因为我们若不服从自然,我们就不能支配自然。
 
——博主:
 
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当时人类的知识进行过分类。他把逻辑学单独归为一类,称之为“知识的工具”,其含义是帮助人类求取知识的工具。
 
古希腊的时候,希腊人象着了魔似的追求知识,但却不是为了达成实用目的而如此;他们求知只是为了使自己摆脱愚蠢。这种求知精神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于知识功能的这样一种看法:知识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这种知识功能观与古希腊人的哲学观是一致的。“哲学”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本义是“爱智慧”,这是意味着哲学是学者出于对知识的爱好,即为了使自己摆脱愚蠢而去从事的“聪明之学”。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对当时人类的知识进行分类时,把所有的知识都称作“哲学”,并把“物理学之后”(即后世所谓“形而上学”)称为“第一哲学”。这样一来,“哲学”就成了一个关于知识的集合概念,一切知识都在哲学范畴之内。哲学作为“聪明之学”的本性即是一切知识的共性。作为“知识的工具”的逻辑学同样具有“聪明之学”的特性。只是逻辑学不是一般地帮助人们摆脱愚蠢,而是帮助人们摆脱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愚蠢,也就是说,逻辑学是关于如何聪明求知的学问。
 
 
到了近代,培根在总结了人类长期求知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在提出对传统的知识工具即以亚里士多德所创“三段论”的推理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演绎逻辑学的批判意见的同时,隆重推出了他认为可以帮助人类“发明知识”的“新工具”——“真正的归纳法”。
 
与古希腊不求实用而唯求摆脱愚蠢的知识功能观和知识工具观不同,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功能观和知识工具观。
 
培根认为,人类欲要取得支配自然万物的权力,就只有按照由方术和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为人类所规定的关于怎样服从自然的行动法则来行事。这是把知识本质地理解为服务于人类服从与支配自然的行动的实用规则。这种以知识为帮助人类自约自律其对自然界的行为以免胡作妄为的知识观与古希腊那样种以知识为帮助人类自释自解其对自然界的疑惑以免胡思乱想的知识观有泾渭分明之别;如果说后一种知识观中的知识可以被理解为是用于“养心”的“道德知识”的话,前一种知识观中的知识则可以被理解为是用于“养身”的“事功知识”。
 
故如果说原本属于“聪明之学”范畴的逻辑学是关于如何聪明求知的学问的话,那末,作为“发明知识”之“新工具”的归纳逻辑学虽然仍是关于如何聪明求知的学问,但却不是出于“爱智慧”的“聪明之学”,而是出于“爱功利”的“聪明之学”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6-353109.html

上一篇:经验论上应有“不知己而知彼”的情况——兼答侯老师
下一篇:西洋人的文明程度也参差不齐——巴厘岛旅游花恕一则

4 刘晓瑭 曾新林 刘庆丰 理论思维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