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xuere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ren07

博文

凯文·凯利:未来的改变主要发生在非物质领域

已有 1015 次阅读 2023-9-14 15: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33ea738be4c21489ee66ad916194c4.jpg

作为硅谷精神之父、互联网世界的“教父”、《失控》《必然》《科技想要什么》三部曲作者,也是世界著名的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乔布斯那句著名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出处——《全球概览》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凯文·凯利不仅影响了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美国科技界重要人物,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互联网界的一批领军人物,被中国读者亲切地称为K.K。从68岁生日那天起,凯文·凯利开始动笔为他的儿孙辈写下一些希望他们早点知道的人生智慧和建议,他称它们为“思想的种子”。

9月12日,自称“呆不住”的凯文·凯利带着他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作《宝贵的人生建议》跨越大洋,现身上海图书馆东馆,就书里书外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和线上线下的读者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一个不能被算法模型化的人将无可替代”

凯文·凯利在交流中表示,虽然存在各种关于AI将替代人类的传言,但现实中,在他的身边,他还没有看到哪个人的工作真的已经被AI取代了。“人们还不了解人工智能的极限,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还不存在真正的人工智能专家。但一个学生,可以通过更多地使用AI而使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AI,你需要成为它早期的深度用户,通过使用AI,了解它有什么好处和什么坏处,这些是发明AI的人也未必知道的。每天使用4个小时,6个月后,你将成为世界上这个领域的专家。”他说。

同时他指出,类似创新和绘画这样富有意义的事往往是低效的,因为“你必须有原型,必须有死胡同”,但很多人们不喜欢从事的重复、乏味的工作却可以被很高效地完成,这正是未来人类要安排给机器人去完成的任务。他认为“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是:成为有影响力、行为不能被预测的人。也就是说,要做那些 AI 难以模仿的事,做一个不能被算法模型化的人,这样你将无可替代”。

就现场年轻读者提出的如何摆脱“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这一矛盾的人生境遇的问题,凯文·凯利表示,悖论是生活的核心。好比说,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世界上最独特的那个人,那他就必须要依靠众人的帮助才可能实现;又比如说,一个人所能够做的最自私的事就是慷慨。所以他并不认为悖论是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相反,你可以躺在悖论里。我就对悖论的存在感到很舒服。”

作为一个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凯文·凯利还表示,自己“真的很相信游手好闲的价值——浪费时间、躺着不做事情,或者做不经济的事情”,他理解这是为改变迈出的第一步,是完全可以存在的。休息不是软弱的标志,而可能是力量的标志。“你必须能够停下来休息,但这只是阶段性的,不可持续。长远地说,你需要一个目标,找到你想花更多时间去做而不想停下来的工作。在躺平一段时间后,你必须站起来,花更多时间做你喜欢的事,去创造新的东西。”正如他在书中的一条建议——“批评某事最好的方式是做另一件事”。

“有长远的眼光才能真正乐观”

对于眼下互联网世界里高密度出现的坏消息,凯文·凯利认为:“人往长远看,相对会比较乐观;如果只看短时期内发生的事,就会比较悲观,因为短期内通常是坏消息居多,而好事只会慢慢发生。如果每个世纪只能听到一次新闻,它可能会是好事,比如:贫困减少了、人们的寿命延长了。好事的发生需要时间,而坏事发生得很快。如果你问过去5分钟、过去5天内发生了什么,你听到的多半是坏事,但是如果你愿意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你会看到好的东西。所以乐观是一种长期的观点。对下一个40年比对下一个4年往往更容易乐观。”在他看来,一般悲观主义者比乐观主义者聪明,但他们的问题是缺乏历史感。“所以你需要既聪明又有想象力,有长远的眼光才能真正乐观。”

当被问及“有了AI,世界会变得更加相同或更加不同?”,凯文·凯利表示,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其实都不怎么会改变,未来世界和现在的世界大部分还是一样的,比如在100年后,上海的街道、建筑、管道、公园……还是会和现在差不多。“物质世界是不太会变化的。未来的改变将主要发生在非物质的精神领域,比如人们的交往模式、休闲方式、对自己的认知、人生观、与别人建立联系的方式等。”

在改变着的世界里,凯文·凯利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或尝试一些新东西。据说,今年生日的时候,他去尝试玩了密室逃脱游戏。他对成功的定义是:一个人仍然在学习。“我想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尝试为世界上的每个人增加选择和机会的数量。对我来说,成功就是为一些人增加比他们原来所拥有的更多的可能性。我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我,但我想赢得尊重。”他这样告诉读者。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41506-1402619.html

上一篇:夜间拆掉布料,白天重又纺织——失去精神性的科学如何走向未来?
下一篇:将爱书人引至河畔,让书香温暖街区——多样化书市点亮上海金秋

3 吕建华 武夷山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