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一个现象的多种解释 精选

已有 5629 次阅读 2013-5-12 06:4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一个现象的多种解释

武夷山

 

芬兰Tampera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两位学者Pertti VakkariSaila HuuskonenJASIST杂志2012年第4期发表文章,Search Effort Degrades Search Outputs But Improves Task Outcome(努力搜索降低了搜索结果质量,但提高了任务完成质量),原文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si.21683/pdf

本研究找了41位医学生,让他们为完成写作医学文章的任务而进行信息搜索。研究发现,在学生们付出较多的检索时间的情况下,文献查准率反而下降,但这些学生最终写出的文章的得分较高。这说明,传统的信息检索效果测度指标还不完善,应该将搜索过程之测度和最终任务完成结果之测度都考虑进来。

 

博主:对于这个现象,我倒有另一种补充解释。也许,比较认真、爱动脑筋的学生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多种检索方式,希望查到较完备的文献。但是,检索时间与检索效果的关系肯定是符合“边际效益递减”的普遍规律的,所以,多花了时间不见得就“合算”。而比较认真、爱动脑筋的人更可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再举一个例子。有实证研究表明,篇幅较长的论文平均被引次数较高。一般的解释是:篇幅较长的论文论证得比较透彻,数据比较丰富,因此较易被引用。但我猜测,还可以有另一种补充解释。有一类期刊,上面的每篇文章都较长,那么这类期刊每期能刊发的总量就较少,从而,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在论文质量同等的情况下,发文量越少的期刊,影响因子越高。而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阅读,阅读的人多,被引用的概率就增加了。换句话说,看表面,是篇幅长的文章获得了较高被引,但本质上也许还是刊物的高影响因子在起作用。

无论是搞科学计量学研究的,还是做其他研究的,在解释一个现象时,切忌一想到(或猜测出、推理出)一种机理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你想到的这种机理也许是能够解释那一现象的一个贡献因素,但还未必是主要因素。

 

相关阅读

武夷山,篇幅长的文章容易被引用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86508.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688990.html

上一篇:关于《时代》周刊封面图片的八卦
下一篇:[转载]生活与创作——约瑟普•布歌马尔蒂简介

19 钟炳 陈小润 许培扬 杨华磊 赵星 孙平 翟自洋 褚昭明 刘钢 曹聪 贾伟 林涛 李伟钢 李宇斌 庄世宇 李泳 赵凤光 techne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