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与威立合作 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助力 精选

已有 5632 次阅读 2014-3-23 06:56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与威立合作 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助力

(发表于 中国图书传媒商报 20131220

  受访人: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在学术界,尤其是在科技界,同行评议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能否发表、科技成果是否够颁奖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里的研究人员能否获得职称晋升,都是经过同行评议来确定的。因为只有同行才能更准确地知道自己同行的工作的意义,所以同行评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此次培训的内容是论文写作与期刊评审,针对中国的科技人员,包括大学教师及硕博士研究生。我们尤其注意邀请本所去年亮相的“F5000”项目博主注:F5000介绍见http://f5000.istic.ac.cn/page/ch/index.jsp所遴选出的优秀论文作者来参加培训,因为F5000的作者都处于科研第一线,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已经退居二线的院士更适合担任国际期刊的评审者。

  很多人没有经过关于如何进行期刊审稿的培训,就直接做审稿工作了,其中有些年轻人由于自己以往投稿屡屡受挫的不愉快经历,此时在心态上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平时只有被别的评审人虐的份儿,这次也终于有机会虐别人了,于是,审稿意见特别严苛。我们认为,审稿还是要看大局,从选题、论证、实验方法、得出的结论等各方面进行考察,以及文章的逻辑是否顺畅,还要仔细斟酌参考文献是否引用得适当,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没有经过培训的审稿新手更可能用吹毛求疵的心态去审稿,就可能会太狠。文稿中的其他一些小问题,如错别字、语法等,可以到后一阶段再去润色修改。如果同行评审审得太狠,把潜质很好的稿子给拒绝了,而这篇稿子后来在其他刊物上发表了,反响还不错,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前一种期刊的拒稿就是错误的决策,就给自己的刊物带来了损失——优秀稿源的损失。

  就我担任常务副主编的《中国软科学》杂志来说,以前一定要找有正高职称的人来评审,现在也时常找只有副高职称的人来评,因为这些人参与的社会性事务相对较少,有精力、有时间去认真做评审。我接触的不少国际刊物在选择审稿者时,根本不看这些人是否拥有高级职称,而是看评审人的学术水平,看其是否属于被评文章作者的小同行。最好要找小同行审稿,否则,假定我们找一位研究理论物理的来评超导物理实验的论文,那就无法保证其评审的专业性。目前,全世界科技人员队伍在扩大,他们的发表需求很强烈,投稿量逐年猛增,结果,很多国际期刊都找不到足够数量的合格的评审人。那么,期刊同行评议何以为继?这是一个严峻挑战。

  我们中信所推出的F5000项目) ,旨在进一步为我国精品科技期刊的发展助力。精品期刊是从我国核心期刊中选出的,如中信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核心期刊)有近2000种,从中只挑选出了316种精品期刊(其中中文期刊290种,英文期刊26种),F5000项目就是从每一种精品期刊中挑选最多22篇论文,其中20篇属于被引用次数在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高被引论文,另外再加上两篇当年刚发表、还没有时间被引用的最新优秀论文,这两篇论文是由各编辑部通过专家评审会等方式郑重选出来的。今后在适当时候,我们也将考虑从非精品期刊中挑选高被引论文,加入F5000论文库。

  我们要求每一篇入选F5000的论文作者要写出一个中英文长摘要,将它们集中展现于我们建立的一个公共平台,并将该平台与汤森路透的数据平台链接。我们这个公共平台将会显示F5000论文被国际期刊引用的状况。今后,F5000数据也会以某种方式进入汤森路透的数据库中,为科技评价作出贡献。

  此次,中信所与威立(博主注:即约翰威立国际出版公司,其介绍见http://as.wiley.com/WileyCDA/Section/id-403898.html合作办培训班,是因为威立拥有一批很好的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有目共睹,SCI论文总量已达世界第二,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指标都在显著提高,在ScienceNatureCell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增加。我国的科技水平整体上有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中国作者和中国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代表性,同中国科研队伍、科研经费的规模相比,还是不相称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与威立等国际出版公司的合作,通过合作办刊以及推广中国优秀的研究人员和科技成果等方式,使中国科技进一步走向世界。我们推荐F5000论文的部分作者有机会担任威立旗下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并先期接受审稿培训,就是我们相互合作的方式之一,我们相信,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778394.html

上一篇:为什么是“七上八下”?
下一篇:樱花节,想到日本的几首咏樱花汉诗

24 刘立 陈小润 李伟钢 杜建 陈楷翰 许培扬 曹建军 钟炳 赵美娣 俞立平 陈湘明 李研 王涛 章成志 刘淼 孟津 张良辉 李泳 强涛 赵凤光 关法春 李学宽 翟自洋 贡金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