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既讲故事,又讲道理

已有 6824 次阅读 2007-10-29 07:04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既讲故事,又讲道理

――评 《收获之神――生物技术、财富和食物的未来》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4,5,20)

收获之神:生物技术、财富和食物的未来

本书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生命旋梯书系”当中的一本,与《生长和形态》、《第二重奥秘》等典型的科普书并列。但是,与其说本书是科普书,不如说是介绍商战攻略和伦理争论的故事书。这是实际发生的故事,可是,也许比编造的故事还要惊心动魄。

故事的主角其实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孟山都公司。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在转基因种子的研究开发上投入了巨资,网罗了一大批科研精英,梦想成为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世界霸主,就像微软在软件业称霸一样。当然,其他公司决不会善罢甘休。孟山都生产着一种很便宜的强力除草剂,叫“农达”(ROUNDUP, 笔者觉得,若意译为“一扫光”则更传神)。为促销自己的这一王牌产品,孟山都公司的科研人员发现了耐受ROUNDUP的基因、为其申请了知识产权并开发了生产这种基因的工艺。农民若使用耐ROUNDUP的作物品种,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施用ROUNDUP除草剂。而孟山都为了打开这一神奇基因的销路,就必须与大的种子公司结盟。他们与先锋良种公司进行了多轮艰苦卓绝的谈判。在谈判间隙,双方谈判人员闲聊时,先锋良种公司的人员就会散布观点说,久谈不下,就意味着孟山都公司丧失了可施用于几百万公顷大豆田的ROUNDUP的销售量。这种心理战相当奏效,孟山都终于同意,以一次性50万美元的价格,授予先锋良种公司在其大豆品种中应用耐ROUNDUP基因的权利,先锋良种公司也同意在种子包装袋上印上“ROUNDUP READY”字样(意思是,本品种可经受施用ROUNDUP除草剂的考验,不会伤枝败叶),为孟山都做宣传。后来的业绩表明,在美国,每种植1公顷大豆,孟山都就能挣37美元,三分之一来自种子销售(耐ROUNDUP的基因可以使种子加价),三分之二来自销售ROUNDUP除草剂(227页)。尽管孟山都认为自己在这场谈判中吃了大亏,但是其获得的利润仍然是可观的。后来,为了讨回自己“应得”的更高利润份额,孟山都再次与先锋良种公司开展了生死搏斗。像这样的公司与公司之间、科研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明争暗斗的事例,书中比比皆是。

对于这样一个假想问题:你的妻子、母亲和女儿都落水了,你只有机会救一个人,那么你救谁?很多人都会感到难以回答,因为,救谁都有道理。现代社会中伦理学的困境之一,就是人们时常必须在善与善之间做出选择。是长期花费巨资维持植物人或时时刻刻插着管子的病人的生命呢,还是用这笔钱到乡村去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是多办一些天才班,努力多培养一些国家急需的科学精英呢,还是保证所有孩子都受到起码的教育?是充分挖掘农业生物技术的潜力,使之为未来的粮食供应以至新型农业的发展(比如,利用基因技术,将田野变成药物生产车间)做出宝贵的贡献呢,还是慎之又慎,没弄清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之前,不要轻举妄动呢?对于后一个问题,作者阐述了自己的比较平和的立场,持论比较公正。读者可以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这样。我特别赏识作者的一个观点:要注意农业的特殊性。曾经有一个企业家试图动员大金融家乔治. 索罗斯向农业生物技术投资。索罗斯说,“我不会给你钱。有两个原因。我不喜欢一年只能销售一次产品的生意。而且我也不喜欢全部努力可能被坏天气毁于一旦的生意”(385页)。作者还说,“同大多数人类活动相比,农业对谦虚、忍耐这样的旧道德的需求更甚。你在展望新技术的潜力时需要谦虚,期待公众的接受和财务回报时更需要耐心”(386页)。我想,我们在力图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时,不妨想一想,在拥有发达农业的美国,有识之士都在强调谦虚和忍耐。有些人把中国农民身上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指斥为落后的,是不是合适?

作者曾经是英国著名科普杂志《新科学家》驻华盛顿的记者,说起故事来得心应手,尤其是,他不经意插入的一些花絮可能更加引人注目。比如,书中说,1980年代初,呼吁政府加强对生物技术的规制的领军人物是民主党参议员阿尔伯特. 戈尔, 他与另一位共和党议员纽特. 金里奇结成了联盟,共同提出了好几项法案, 要求政府关注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和影响(36页)。我们知道,到了90年代,戈尔担任美国副总统时,金里奇是众议院主席,共和党势力的总代表,他俩自然就成了死敌。又如,我们现在总是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却可能忽视了另一个侧面:信息过于充分也许有压抑创新之效。基因枪的发明人、康奈尔大学的约翰. 桑福德博士说,“我既天真,又相对信息匮乏。这是我的幸运。假如我预先知道已经有多少技艺娴熟、装备精良的优秀科学家走在我前头,兴许我根本就不会去费这个神了”(97页)。

作者没有留给我们多少确定的答案,却逼着我们做无尽的思索。比如,我一直认为,孟山都让作物品种来适应除草剂的思路是本末倒置的。可是,作者告诉我们(201页),美国农民并不怎么在乎种子的品种,他们要的是孟山都的基因:ROUNDUP READY大豆和保铃棉(植入了能杀死害虫的基因)。我不禁要重新问自己:如果我是农民,我会为了环保而放弃使用除草剂吗?如果让作物适应除草剂的思路不恰当(这一看法我并不改变),那么合适的解决方案又该是什么?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9861.html

上一篇:谁损害了科学的灵魂?
下一篇:吸取国外经验教训 加强科普经费保障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