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bing1877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bing187717

博文

一名安全研究者的图情之旅:过程有点难但结果充满美 精选

已有 5751 次阅读 2022-2-13 14: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一名外圈新兵是如何进入图情领域的
       近年来,由于个人学术兴趣推动和新时期安全学科理论创新需要等因素,我持续开展安全信息学与安全情报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算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图情学科特别是情报科学领域,并在国内图情类期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当然,近年来,在国外英文刊物也发表了安全信息学与安全情报学方面的数篇文章),且在图情学科领域拿到了属于本人科研的“第一桶金”(本人主持的5项纵向科研项目)——图情学科领域的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先说说是什么驱使我进入了情报科学领域的。我想,主要是我对交叉科学研究的认识、理想和追求驱动。目前,很多人都说自己在从事交叉科学研究。那么,谁才是真正的交叉科学研究者呢?我认为有两个直观的衡量判断指标:一是,所开展的研究内容的确属于交叉科学;二是,研究者在自学科和相关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都能发表研究论文。我从事的安全信息学与安全情报学方面的研究属于安全科学和情报(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我的理想和追求是——我的安全信息学与安全情报学研究成果需要在安全科学和情报(信息)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都能发表研究论文。正是这种交叉科学研究的认识、理想和追求,驱使我不满足于仅在安全科学领域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必须进入情报科学领域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并得到他们的认可或批评指正。
        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和原来以安全科学为背景的研究者,在情报科学领域,是一名彻底的新兵。记得,在安全信息学和安全情报学研究起步阶段(起步阶段主要开展安全信息学研究),我真是觉得步履维艰。随着学科的不断细化,形成了不同学科领域的“圈子”,外圈的研究者在曾尚未涉猎的他学科领域发表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造成的结果是,在发表交叉学科研究成果时,研究者经常面临的首要困难就是学术期刊一般都有明确的学科界定,对交叉学科的论文“不待见”,最悲剧的是,初审时就“跪了”,往往连编辑部的初审都不会过,直接“拒之门外”,说不符合期刊刊载内容。这在我期初将安全信息学研究论文投稿至情报领域期刊时就遇到了。那如何突破上述困境在情报领域期刊发表安全信息学研究论文?本人的主要经验概括如下供大家参考。
        1)努力过初审的关。我的做法是:一是,在论文题目中直接体现情报领域的“关键词”(如信息、情报等),因为论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最直接体现;二是,若第一次投稿时,还是耐心给编辑部写封长点的信吧,说说你文章为什么要投向贵刊,创新性是什么,价值是什么,研究基础等等,还有就是体现你的“诚意”,这样做我发现会大大增加过初审的可能性;三是,耐心介绍作者们,重点是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让编辑部觉得你们真是从事这方面研究,有研究基础,当然也算顺便宣传一下自己,增加学术交流机会哈。
        2)努力过审稿人的关。当情报领域的审稿人在审你的论文时,由于他们对情报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均研究和理解得非常透彻,一眼就会发现你将情报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安全科学领域时,是否是真“创新”,还是仅仅是“做练习题”。为了过情报领域审稿人的关,你需重点判别你文章是否真的具有“创新性”,其次最好是“开门见山”或“非常显眼”就地指出文章的创新性,甚至花费少量文字引导或暗示审稿人应如何看待和判别这类创新研究。
       3)符合情报领域期刊的“口味”。学习情报领域的学术论文撰写“套路”。情报领域的论文属于社科类文章,不同于在理工科期刊发表论文。没经历过的人也许会说,写文章不都一样的,有什么难的?其实,若真正经历过,你就会深深发现,具体研究方法、文章写作风格,细到措词表达、感情色彩、摘要、结论与格式等还真是有太多差别,同样的话题在安全科学领域和情报科学领域期刊发表,还真不是一回事儿!所以,一定要注意情报领域论文的研究方法、文章写作风格和格式等,提升投稿文章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4)带点“新东西”去情报领域期刊。作为安全科学背景的研究者开展安全信息学与安全情报学研究,记住你的优势是所拥有的安全科学知识、理论和方法,要将安全科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引入安全信息学与安全情报学研究之中,必定会增加你的论文在情报领域的“新颖度”和“贡献度”,必定也会使情报领域的读者眼前突然一亮。
     5)了解情报领域的学术会议,争取投稿并参会作报告交流。仅文字有时候很苍白无力,见面谈交流别人才会懂,我就参加了几次国内情报方面的学术会议,对我步入情报领域非常重要,有时候但就针对某次参会感悟也可以发表研究论文。
    最后一点感受,你成功进入情报领域不仅是为了你一人,而且也帮助和你一样的一群人打开了进入情报领域的门。记得当我在图情期刊发表了一些文章后,同门同学、同学科专业的其他老师或同学乃至全国同学科专业的其他老师或同学都陆续在图情期刊投稿并发表文章。

二、对国内图情学术圈的一定体会和特别感谢
       作为一名外圈新兵,在安全信息学和安全情报学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情报科学领域的各位前辈和图情领域学术期刊的鼎立支持和悉心指导,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内图情领域的开放、自由、包容和热情,感受到了国内图情领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美好景象,更是感受到了国内图情领域长者专家学者对年轻人的扶植与培养。例如,在我的《安全情报学导论》即将出版之际,我邮件邀请几位图情领域前辈进行推介和指导(后期将在本平台转载),都得到了欣然接受或及时答复,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感激。在目前交叉学科发展环境下,交叉科学研究仍非常不易,若没有图情领域前辈和学术期刊的开放包容和支持鼓励,可想而知,我的安全信息学和安全情报学研究之路注定会困难重重,甚至就会半路夭折,根本走不到今天。在此,对您们表示衷心感谢!
附一:本人在图情领域期刊发表的系列安全信息学/安全情报学论文
[1]    王秉,白明皓.大数据环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信息感知与分析模型[J].情报杂志,2021,40(11):176-181.
[2]    王秉,朱媛媛.大数据环境下国家生物安全情报工作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21,40(06):82-88+155.
[3]    王秉,陈超群.智慧安全情报服务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21,41(04):3-9+164.
[4]    罗方禄,王秉,贺林豪.面向网络安全治理的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情报赋能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21,40(03):118-124+97.
[5]    朱宇倩,王秉.安全情报感知与分析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06):69-75+83.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6.010.
[6]    吕雯婷,王秉,李启月.面向安全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情报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05):49-53.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5.008.
[7]    王秉,王渊洁.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情报失误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21,40(02):176-181+89.
[8]    王秉,郭世珍.安全情报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情报研究,2020,2(04):32-43.DOI:10.19809/j.cnki.kjqbyj.2020.04.004.
[9]    吴林,王秉,吴超.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情报,2020,40(10):113-121.
[10]  王秉,王渊洁.安全情报失误致因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01):36-41.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1.005.
[11]  王秉.情报介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据与模型[J].图书馆杂志,2020,39(09):38-45.DOI:10.13663/j.cnki.lj.2020.09.006.
[12]  王秉,宋欣筑.大数据环境下情报主导的疫情防控模型研究[J].现代情报,2020,40(09):15-19+31.
[13]  王秉.生物安全情报:一个安全情报学的重要新议题[J].情报杂志,2020,39(10):45-50+5.
[14]  黄云芳,王秉.智能安全情报分析模型的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11):59-64.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0.11.010.
[15]  王秉.我国安全情报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12):163-171.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0.12.024.
[16]  光夏磊,王秉,吴超,胡丹.大数据环境下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20,39(09):157-162+149.
[17]  王秉,吴超,游玉宇,曾飞雁.疫情防控的情报视角及逻辑[J].情报杂志,2020,39(09):52-57.
[18]  王秉,吴超.大数据驱动下情报主导的智慧安全管理:内涵与研究框架[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1):11-18.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0.11.002.
[19]  王秉,吴超.大数据环境下安全情报学的变革与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0):12-18.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0.10.002.
[20]  黄玺,王秉,吴超.大数据环境下安全情报融合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10):39-44.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0.10.008.
[21]  廖秀萍,吴超,吴林,王秉.安全信息力驱动下的系统安全涌现研究[J].情报杂志,2020,39(04):185-191.
[22]  王秉,吴超.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4):52-58.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9.24.006.
[23]  光夏磊,王秉,吴超,胡丹.情报主导的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模型与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20,39(02):148-152.
[24]  王秉,刘华森,吴超.情报主导的突发事件防控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0,10(01):49-56.DOI:10.13365/j.jirm.2020.01.049.
[25]  王秉,吴超.情报主导的城市安全管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04):60-65.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20.04.010.
[26]  光夏磊,吴超,王秉.安全信息思维下的PAR事故致因模型构建及其实证[J].情报杂志,2020,39(01):179-187.
[27]  王秉,吴超,黄浪,彭忠益.大数据环境下情报主导的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管理:范式与平台[J].情报杂志,2019,38(10):111-118.
[28]  王秉,吴超,陈长坤.关于国家安全学的若干思考——来自安全科学派的声音[J].情报杂志,2019,38(07):94-102.
[29]  王秉,吴超,孙胜.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信息基本问题思辨——内涵、性质及功能[J].情报杂志,2019,38(05):22-28.
[30]  王秉,吴超.大安全观指导下的安全情报学若干基本问题思辨[J].情报杂志,2019,38(03):7-14.
[31]  章雅蕾,吴超,王秉.安全情报素养: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安全人员的必备素养[J].情报杂志,2019,38(03):33-38+113.
[32]  王秉,吴超.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ILSM):依据、涵义及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06):56-61.
[33]  王秉,吴超.一种安全情报的获取与分析方法:R-M方法[J].情报杂志,2019,38(01):61-66.
[34]  王秉,吴超.安全情报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01):13-19.
[35]  王秉,吴超.安全情报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机理及价值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02):38-43.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19.02.007.
[36]  王秉,吴超.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与基础分析[J].情报杂志,2018,37(10):28-36.
[37]  王秉,吴超.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研究进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典型文献分析[J].情报杂志,2018,37(11):131-136.
[38]  王秉,吴超.一种基于证据与风险的系统安全管理新方法:ERBS法[J].情报杂志,2018,37(09):141-147.
[39]  王秉,吴超.科学层面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的三个关键问题思辨——基本内涵、理论动因及焦点转变[J].情报杂志,2018,37(08):114-120.
[40]  黄浪,吴超,王秉.基于信息认知的个人行为安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情报杂志,2018,37(08):121-127.
[41]  雷雨,吴超,闪顺章,王秉.安全信息感知的不确定性分析与建模[J].情报杂志,2018,37(05):154-160.
[42]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视域下FDA事故致因模型的构造与演绎[J].情报杂志,2018,37(04):120-127+146.
[43]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供给:解决安全信息缺失的关键[J].情报杂志,2018,37(05):146-153.
[44]  王秉,吴超.循证安全管理学:信息时代势在必建的安全管理学新分支[J].情报杂志,2018,37(03):106-115.
[45]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素养:图情与安全科学交叉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7):35-41.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18.07.008.
[46]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学论纲[J].情报杂志,2018,37(02):88-96.
[47]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行为研究论纲:基本概念、元模型及研究要旨、范式与框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1):43-49.DOI:10.16353/j.cnki.1000-7490.2018.01.009.
[48]  高开欣,吴超,王秉.基于信息传播的安全教育通用模型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12):132-137.
[49]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的构造与演绎[J].情报杂志,2017,36(11):41-49+98.
[50]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J].情报杂志,2017,36(10):48-55+35.
[51]  王秉,吴超,黄浪.基于安全信息处理与事件链原理的系统安全行为模型[J].情报杂志,2017,36(09):119-126.
[52]  李顺求,王渊洁,王秉.大数据驱动的生物安全情报系统:一个理论框架[J].情报杂志,2021,40(11):62-66+38.

附二:本人在图情领域获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物安全情报导论,21FTQB001,2021年批准,25 .0万元,在研,主持
[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情报主导的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1JJ40799),5.0万元,在研,主持。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安全情报学导论,20FTQB010,2020年批准,25.0万元,已结题,主持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和智能时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范化解体系研究”子课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智能防范化解模式研究”,2020年批准,子课题主持人。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ZH149,大数据驱动下情报主导的智慧安全管理方法及其实证研究,2020-01至2022-03,8 .0万元,已结题,主持

附三:本人在图情领域获资助的著作成果
[1]王秉,吴超.安全情报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2
[2]王秉,吴超.安全信息学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
[3]王秉,吴超.生物安全情报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已完成,走结题流程后正式走出版流程)



https://m.sciencenet.cn/blog-1953670-1325122.html

上一篇:新年贺词:学会与猝不及防相处
下一篇: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丨《安全情报学导论》专著后记

15 郑永军 尤明庆 许培扬 杜学领 周忠浩 吴超 宁利中 杨顺华 黄永义 张俊鹏 彭真明 王启云 武夷山 姚伟 徐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