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uman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博文

户口为何会害死人

已有 5143 次阅读 2009-12-13 12:29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制度, 户口, 公平, 分配, 户籍

  •      北京丰台区王佐乡8岁女孩茉莉(化名)是个弃婴,虽然被好心的赵大妈收养,即因为无父无母无处申报户口。小茉莉不忍心看到父母发愁,妈妈老在半夜哭,三次选择自杀。(2004年12月27日《北京娱乐信报》)
  • 北京市昌平区某厂工人刘某,在儿子满月时到当地派出所线路孩子上户口,但没有办成,原因是刘某没有当地住房证明。屡屡碰壁后,刘某忧心忡忡,最终患上严重抑郁症,将出生43天的儿子摔死。(2006年7月26日《北京晨报》)
  • 1月4日是北京市高考网上报名第一天,一名成绩优秀的高三女生玲玲因自已报不上名选择服毒自杀,由于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但在10日报名结束之前,如果还没有户口,仍然无法摆脱不能参加高考的命运。(《法制日报》2008年1月6日)

            ......

我国户籍制度确立的第二年,发生了从1959-1961年持续三年的大饥荒,饿死的人高达千万之多。现在的研究证明,导致如此严重的原因,并不在粮食短缺,而是市场机制的缺乏和对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

“市场的自由参与,人口的自由流动,都涉及人的基本权利。如果把人圈定在一个小圈子里,不许可商品和人口的任何流动,粮食只能自给自足,那么任何原因造成的局部供给不足都会造成饥荒,都会饿死人。所以,饥荒造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对人们自由的干涉。”(茅于轼博客:《如何看待我国的大饥荒》)

现行户籍制度的渊源: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提出所谓“禁迁徒,止流民”政策,以控制人口流动,目的是保证国家“利出一孔”,即国家必须采取强硬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这一“编户齐民”的措施,被历朝历代统治者当成维护皇权地位的法宝加以继承,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即使不少大胆的改革,如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但基本原则没有变,变的只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而已。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以法律形式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是全国城乡统一户口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从根源上讲,与1949年之前的保甲制度有一事实上的继承性,和前苏联的国内户照(Propiska) 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是为了配合当时重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设立的。国家在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在做出了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两种制度安排之后,还要针对就业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安排。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控制劳动力从农村流出,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户籍制度应运而生。从此农村居民不能随意变更居住地和务农身份,特别是不再可能进入城市居住和就业,由于能够有效地把农村户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城市福利体制也相应地建立起来。除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一系列福利之外,以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为目标的排他性劳动就业制度是这种福利体制的核心。

自此,户口所反映的就不仅仅是公民的个人身份特征,也成了工资差别、福利差别、公共服务差别的代名词。

而且,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出生时就已经预定”的制度,是改革前维持二元社会结构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

同样是人,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情况确实如此。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140元。相差3倍,如果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可扩大到6倍。

农村人口占全车总人口的70%多,但农村教育经费支出(国家财政性经费)比重不到60%。

城市人均卫生费是农村的4倍以上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农村是城市的2.4倍

农村文化“沙漠”化

农民工受歧视现象,是社会最不和谐的杂音之一。

各种补贴,基本上与农民和农民工无缘。

龙生龙,凤生凤,这种户籍歧视还会”代际相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本来就是信仰唯物主义的人们所嘲讽的“血统论”和“身份论”的陈词滥调。

这个千夫所指的户籍制度,依然改革缓慢。

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放开户口会不会导致城市过度膨胀

     2、外地人会不会抢了本地人饭碗

   3、本地的公共财政能不能负担

第一个问题。放开户口自由迁徙制度并不必然导致城市户口的膨胀。“大城市病”的根源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异过大。

第二个问题: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逆歧视模型的分析。研究证明,各地区的失业率与当地的外来从人口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外来人口比重与本地职工工资水平呈弱相关关系。

第三个问题。财政政策应回归“公平性”和“全局性”的逻辑。

自 李长安 《户口为何会“害死人”》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137-278241.html

上一篇:关于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关键词
下一篇:“性别开关”,让你性别想变就变

3 孟佳 侯成亚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